二妃遊江濱,消遙順風翔。
交甫懷環珮,婉孌有芬芳。
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
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
感激生憂思,諼草樹蘭房。
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無論是阮籍集或是昭明文選選錄的詠懷詩,這首「二妃遊江濱」都列在第二首。而我初次讀詠懷詩,常常也是讀到此首為止。(是的:常常我只讀完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與「二妃遊江濱」這兩首讀來感覺很不同。「夜中不能寐」字面上描寫的都是眼前的景象,這些景象可以勾勒出一寂寥的場域,讓我直接對「憂思獨傷心」感同身受;然而「二妃遊江濱」則否,阮籍在此用了大量的典故,不看註解則不容易了解阮籍所只為何。
最初我不喜歡這首詩。(說白了,我不喜歡我看不懂的詩。)不過弄清楚其中的典故之後,我才開始覺得這首詩有他的深刻。特別是當我某次因為一個微不足道的原因而喪失了一個我往來很久的朋友,偶爾念及以往談笑的愉快,才深刻的感受到「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的滋味。
這首詩是以「列仙傳」所記載鄭交甫遇到仙子的故事鋪寫而成。(或許可以當作是阮籍讀列仙傳的心得吧!)然而阮籍雖然用了這個故事,味道卻很不同。列仙傳原來的紀載是: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僕曰:「我欲下請其佩。」僕曰:「此間之人,皆習於辭,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聽,遂下與之言曰:「二女勞矣。」二女曰:「客子有勞,妾何勞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彩其芝而茹之。以知吾為不遜,願請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彩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
阮籍寫成詩,卻像是鄭交甫用第一人稱口吻敘述他自己的一段奇緣:先是敘述他的美麗的邂逅「二妃遊江濱,消遙順風翔」。這段美麗的邂逅是真實不虛的,甚至他還拿了對方給他的信物「交甫懷環珮,婉孌有芬芳」,所以這段感情他相信是「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但是,世間事永遠不如想像的那般美好。自己以為是永誌不渝的愛,說幻滅,立刻也成雲煙了,剩下的只有空虛。「感激生憂思,諼草樹蘭房。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這是用「詩經‧衛風‧伯兮」的語句,原詩描寫的是女子思念遠行的丈夫:「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古人認為諼草是忘憂草;「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膏沐是古代的化妝品,指「既然沒有心儀的對象,也就沒必要細心打扮了」;「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其」是語助詞,這句指「我祈求下雨,可是太陽卻兀自燦爛地升起」。這些都是失落的空虛的意象,也都是帶出了他心中的感嘆,「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這首「二妃遊江濱」字面上的意思大概如是。而許多人在解釋阮籍的作品時,常常會認為他所寫的是魏晉時代政權交替的事,例如註解文選的張銑、寫作詩比興箋的陳沆。葉嘉瑩的「阮籍詠懷詩講錄」說「阮嗣宗的這首詠懷詩是應該有其深意的」,這裡所謂深意似乎也是指影射魏晉政權更迭的時事。這些意見也許是對的,阮籍或許真的如是想;也許不對,或許阮籍只是單純感嘆自己的愛情故事;也許對一半,阮籍或許刻意用了雙關。阮籍不能復生,(即使復生,依他的個性,可能也不
願意明言,)所以這裏也就不「考證」其本事為何、偷懶省下「以史證詩」的功夫了。)
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首詞歌詠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時序是秋天。
先以「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起頭。秋天的雲樣式多變幻,俗稱「巧雲」;又古代婦女有七夕「乞巧」的習俗:以彩色的絲線穿過七孔針,以祈求手工更加靈巧。秦觀似乎是個很會說故事的人,他很懂得如何讓聽眾融入故事,他寫「纖雲弄巧」,似乎是將兩個意象的巧妙連結,既寫景,又寫時人習俗,把生活與美景交融。如果我們是一個古代女生,或者是一個稍微會關心女生平常生活習慣的男生,很容易就會被這四個字拉進故事的世界裏了。「纖雲弄巧」緊接「飛星傳恨」也暗示了時間。「纖雲弄巧」是一天中無限好的黃昏時分,這是一天中的「魔幻時刻」,光與影瞬息萬變,此刻的彩霞應該也無愧於「纖雲弄巧」四字的讚美。在美麗的序幕之後,便是故事的登場了:舞台是七夕晚上的銀河,男主角與女主角就要跨過這道阻隔相會了。而他們也不是單單渡河相會而已,再相會前還有流星飛過,「飛星傳恨」,似乎是等不及了,雖然即將見面,卻還是迫不及待地想更早一刻告訴對方「我想你」的心情。終於,「金風玉露一相逢」,終於,見面了。這場會面見證的是永恆不渝的愛,「便勝卻人間無數。」
上半闋鋪陳了相會,但是相會就有分別。「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人的感情如此之深,怎麼忍心分別?然而分別不可避免,終究來到了,可以想像這個離別是多麼的難過。而秦觀不多描寫這層難過的體驗,也不描寫別後的相思,卻在這裏下了一個很有味道的結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我很喜歡這個結語,恰如其分。牛郎與織女的故事,雖然苦澀,但也有希望,他們雖然被分開,一年畢竟可以見到一次面。這個分開並非生離死別永不相見,所以不會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長恨;相對的這仍是一個「勝卻人間無數」、仍是一個值得羨慕的故事,若能換個角度看分別,只要仍然有希望,則分別雖苦澀,這苦味卻可以是咖啡,雖不甜,卻別是一番風味。(在古代,離別是一件大事,天南地北,一別後此生再也不相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秦觀寫「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除了是頌揚牛郎織女的愛情,或許也是有意無意地,想要緩解各種離別的苦楚吧?)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首詞歌詠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時序是秋天。
先以「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起頭。秋天的雲樣式多變幻,俗稱「巧雲」;又古代婦女有七夕「乞巧」的習俗:以彩色的絲線穿過七孔針,以祈求手工更加靈巧。秦觀似乎是個很會說故事的人,他很懂得如何讓聽眾融入故事,他寫「纖雲弄巧」,似乎是將兩個意象的巧妙連結,既寫景,又寫時人習俗,把生活與美景交融。如果我們是一個古代女生,或者是一個稍微會關心女生平常生活習慣的男生,很容易就會被這四個字拉進故事的世界裏了。「纖雲弄巧」緊接「飛星傳恨」也暗示了時間。「纖雲弄巧」是一天中無限好的黃昏時分,這是一天中的「魔幻時刻」,光與影瞬息萬變,此刻的彩霞應該也無愧於「纖雲弄巧」四字的讚美。在美麗的序幕之後,便是故事的登場了:舞台是七夕晚上的銀河,男主角與女主角就要跨過這道阻隔相會了。而他們也不是單單渡河相會而已,再相會前還有流星飛過,「飛星傳恨」,似乎是等不及了,雖然即將見面,卻還是迫不及待地想更早一刻告訴對方「我想你」的心情。終於,「金風玉露一相逢」,終於,見面了。這場會面見證的是永恆不渝的愛,「便勝卻人間無數。」
上半闋鋪陳了相會,但是相會就有分別。「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人的感情如此之深,怎麼忍心分別?然而分別不可避免,終究來到了,可以想像這個離別是多麼的難過。而秦觀不多描寫這層難過的體驗,也不描寫別後的相思,卻在這裏下了一個很有味道的結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我很喜歡這個結語,恰如其分。牛郎與織女的故事,雖然苦澀,但也有希望,他們雖然被分開,一年畢竟可以見到一次面。這個分開並非生離死別永不相見,所以不會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長恨;相對的這仍是一個「勝卻人間無數」、仍是一個值得羨慕的故事,若能換個角度看分別,只要仍然有希望,則分別雖苦澀,這苦味卻可以是咖啡,雖不甜,卻別是一番風味。(在古代,離別是一件大事,天南地北,一別後此生再也不相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秦觀寫「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除了是頌揚牛郎織女的愛情,或許也是有意無意地,想要緩解各種離別的苦楚吧?)
2016年2月10日 星期三
詩經‧國風‧召南‧殷其靁
殷其靁、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或遑處。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女子思念丈夫,希望丈夫早日歸來的詩。典型的「興」的寫法。
我挺喜愛這首詩的描寫,挺有味道。詩人先寫雷聲,雷聲本身就是很可怕的事件,加上聽得到雷聲,也就代表即將下大雨的陰鬱天氣,這都是讓人心神不寧、需要人陪伴的情境。在這種情境裏,最需要情感的支持,偏偏最親愛的人又遠出在外,可以想到室多麼愁煞人了。
殷其靁、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或遑處。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女子思念丈夫,希望丈夫早日歸來的詩。典型的「興」的寫法。
我挺喜愛這首詩的描寫,挺有味道。詩人先寫雷聲,雷聲本身就是很可怕的事件,加上聽得到雷聲,也就代表即將下大雨的陰鬱天氣,這都是讓人心神不寧、需要人陪伴的情境。在這種情境裏,最需要情感的支持,偏偏最親愛的人又遠出在外,可以想到室多麼愁煞人了。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詩經‧國風‧召南‧行露
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女子拒絕逼婚的詩。先說為何我不願早起出門,是因為路上多露水易弄髒衣服。接著兩章結構相同,以反詰與比喻表達她對惡勢力的厭惡。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女子拒絕逼婚的詩。先說為何我不願早起出門,是因為路上多露水易弄髒衣服。接著兩章結構相同,以反詰與比喻表達她對惡勢力的厭惡。
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
詩經‧國風‧召南‧采蘋
于以采蘋、南㵎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
這是一首描述祭祀過程的詩。先從祭品的準備開始,最後寫到祭祀的人。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
這是一首描述祭祀過程的詩。先從祭品的準備開始,最後寫到祭祀的人。
阮籍‧詠懷(夜中不能寐)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衿。
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我很喜愛阮籍的詠懷詩。特別是這第一首讓我很有共鳴,可能是因為我之前也常有因為「想太多」而失眠的困擾吧。我喜愛他的原因是因為讀了產生情感的共鳴,覺得這首詩說出了我心底的感受。
阮籍的詠懷詩,一共有82首,每首的內容都不太一樣,大多都是呈現意象,卻沒有結論,只籠統地統稱為「詠懷」,似乎也有故意不想把話講清楚的意思。由於阮籍生活在魏晉交接時代的亂世,政治情勢複雜,加上他本身又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人物,他所處的特殊的時代、他獨特的行事風格、加上內容撲朔迷離的詩,構成了一個有趣的謎。所以歷來也有許多人想要了解他究竟想要表達些甚麼,只是多少似乎都有些牽強附會。舉例來講,文選五臣注的呂向解釋「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是「孤鴻,喻賢臣孤獨而在外。號,痛聲也。翔鳥,鷲鳥,好迴飛,以比權臣在近,則謂晉文王也。」他怎麼知道是比喻的是「晉文王」呢?也許是比喻曹爽、甚至也許是比喻某個位於高階而名不見於史傳的官員啊。
由於我是在了解他的平生經歷之前先喜愛了他的詩,因此我覺得他的詩的美是獨立於他的生平事蹟而欣賞的。因此我不喜歡一般「讀其書不可不知其人」的方式,用阮籍的生平事蹟來解釋他的詠懷。(雖然這可能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我比較贊同李善所說的:
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
或如鍾嶸所說:
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幽思。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於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頗多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既然阮籍有意不明說,就不需去強猜他的「幽旨」、「歸趣」。只要能體會其中的情緒即可。而阮籍的情緒是很有意思的,因為他用情深,雖然把詩寫的晦澀,卻掩蓋不了他的情。
大學時代,某次逛書店,看到葉嘉瑩的「阮籍詠懷詩講錄」的封面有一句話:「『夜中不能寐』的時候,心裏究竟在想些什麼呢?」當時的我初次開始感受到夜深人靜的滋味,立刻感覺到強大的共鳴,也就拿了書去結帳了。雖然我不見得完全同意書中葉嘉瑩老師的講解內容,因為對封面一見鍾情的緣故,這本書還是讓我看的津津有味。好詩句的力量之強,一至於此,也是挺有趣的。
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我很喜愛阮籍的詠懷詩。特別是這第一首讓我很有共鳴,可能是因為我之前也常有因為「想太多」而失眠的困擾吧。我喜愛他的原因是因為讀了產生情感的共鳴,覺得這首詩說出了我心底的感受。
阮籍的詠懷詩,一共有82首,每首的內容都不太一樣,大多都是呈現意象,卻沒有結論,只籠統地統稱為「詠懷」,似乎也有故意不想把話講清楚的意思。由於阮籍生活在魏晉交接時代的亂世,政治情勢複雜,加上他本身又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人物,他所處的特殊的時代、他獨特的行事風格、加上內容撲朔迷離的詩,構成了一個有趣的謎。所以歷來也有許多人想要了解他究竟想要表達些甚麼,只是多少似乎都有些牽強附會。舉例來講,文選五臣注的呂向解釋「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是「孤鴻,喻賢臣孤獨而在外。號,痛聲也。翔鳥,鷲鳥,好迴飛,以比權臣在近,則謂晉文王也。」他怎麼知道是比喻的是「晉文王」呢?也許是比喻曹爽、甚至也許是比喻某個位於高階而名不見於史傳的官員啊。
由於我是在了解他的平生經歷之前先喜愛了他的詩,因此我覺得他的詩的美是獨立於他的生平事蹟而欣賞的。因此我不喜歡一般「讀其書不可不知其人」的方式,用阮籍的生平事蹟來解釋他的詠懷。(雖然這可能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我比較贊同李善所說的:
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
或如鍾嶸所說:
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幽思。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於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頗多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既然阮籍有意不明說,就不需去強猜他的「幽旨」、「歸趣」。只要能體會其中的情緒即可。而阮籍的情緒是很有意思的,因為他用情深,雖然把詩寫的晦澀,卻掩蓋不了他的情。
大學時代,某次逛書店,看到葉嘉瑩的「阮籍詠懷詩講錄」的封面有一句話:「『夜中不能寐』的時候,心裏究竟在想些什麼呢?」當時的我初次開始感受到夜深人靜的滋味,立刻感覺到強大的共鳴,也就拿了書去結帳了。雖然我不見得完全同意書中葉嘉瑩老師的講解內容,因為對封面一見鍾情的緣故,這本書還是讓我看的津津有味。好詩句的力量之強,一至於此,也是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