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這首詩描寫他與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送別的情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孟浩然要去揚州,與李白在黃鶴樓道別。孟浩然走了,李白留下,他描寫目送朋友遠去的自己,「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迷人。全詩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乍看下也沒有甚麼難解的辭句,可是他不止寫得情景交融,字裏行間蘊含的情緒也是非常豐富。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兩句詩把整個事件交代得很完整,人物、時間、地點與事件描述都很具體詳盡。不僅如此,他用的意象也很美。在「黃鶴樓」道別,以及前往「揚州」,乍看下只是孟浩然單純的行程而已,可是單單把這行程列出來,就已充滿了想像空間:離別的時節是美麗的春天,煙花三月;旅程的起點「黃鶴樓」與終點「揚州」本身也充滿傳說,崔顥寫過「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唐朝也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全唐詩卷872)的說法。「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似乎把他們的離別幻化成「良辰美景」之中的「賞心樂事」了。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的韻味更是悠長,無論寫景或抒情都刻畫得很生動。就景色來講,「長江天際流」構成了一個極開闊的景象,但是送行人他的目光卻是集中在「孤帆遠影」的漸漸遠去,最後消失在視野的盡頭。這兩句雖然是寫景,但同時也蘊含很深刻的感情,「孤帆遠影碧空盡」是動態的過程,從開船到船影消失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船影消失之後還注視著「長江天際流」,可以想像送行之人的不捨。我覺得這個動態的視覺營造的氣氛很成功,讓人的心彷彿乘著翅膀一般隨著想像的目光飛向遠方,感受到宇宙的遼闊、以及情誼的深厚。
(李太白集分類補註‧卷十五)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阮籍‧詠懷(灼灼西隤日)
灼灼西隤日,餘光照我衣。
迴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
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飢。
如何當路子,磬折忘所歸?
豈為夸譽名,憔悴使心悲。
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
黃鵠遊四海,中路將安歸?
這首詩大概是阮籍感嘆時局險惡的作品。
開頭寫道「灼灼西隤日,餘光照我衣。迴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營造了蕭瑟的氣氛。「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飢。如何當路子,磬折忘所歸?」以翢翢、邛邛兩種傳說中居安思危的神獸,對比追求名利而身處險境的人們。「豈為夸譽名,憔悴使心悲。」這不是故作清高,只是看透了追逐名利帶來的險境。最後兩句「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黃鵠遊四海,中路將安歸?」這似乎是用了漢朝初年陳勝的典故: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後來舉兵反秦,自立為王,一時聲勢很浩大,成了敲響秦朝滅亡喪鐘的大人物。然而陳勝最後死於非命:
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莊賈殺以降秦。陳勝葬碭,謚曰隱王。
與其他的農民相比,陳勝確實是有如鴻鵠之於燕雀,但綜觀他的一生,身為「鴻鵠」值得羨慕嗎?這就是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問題了,隨著人生觀的不同,答案也各異。阮籍就持否定的看法,「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黃鵠遊四海,中路將安歸?」
細細咀嚼阮籍這首詩,很難不聯想到他身處於一個亂世之中,局勢詭譎多變、禍福難料。李善說阮籍「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在這首詩反映的特別明顯。然而這首詩雖然時代氣氛濃厚,我覺得仍然不能過度附會。如注文選的張銑說:「頹日,喻魏也,尚有餘德及人。迴風喻晉武,四壁喻大臣,寒鳥喻小臣也。」這個說法在我看來就似乎狹隘了。阮籍甚至沒有明確表態支持魏或晉。我覺得讀這首詩,還是不能忘李善對阮籍詠懷下的註腳:「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不須去猜測他所影射的對象,但可以玩味他所塑造的極細膩的氣氛。
迴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
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飢。
如何當路子,磬折忘所歸?
豈為夸譽名,憔悴使心悲。
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
黃鵠遊四海,中路將安歸?
這首詩大概是阮籍感嘆時局險惡的作品。
開頭寫道「灼灼西隤日,餘光照我衣。迴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營造了蕭瑟的氣氛。「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飢。如何當路子,磬折忘所歸?」以翢翢、邛邛兩種傳說中居安思危的神獸,對比追求名利而身處險境的人們。「豈為夸譽名,憔悴使心悲。」這不是故作清高,只是看透了追逐名利帶來的險境。最後兩句「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黃鵠遊四海,中路將安歸?」這似乎是用了漢朝初年陳勝的典故: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後來舉兵反秦,自立為王,一時聲勢很浩大,成了敲響秦朝滅亡喪鐘的大人物。然而陳勝最後死於非命:
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莊賈殺以降秦。陳勝葬碭,謚曰隱王。
與其他的農民相比,陳勝確實是有如鴻鵠之於燕雀,但綜觀他的一生,身為「鴻鵠」值得羨慕嗎?這就是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問題了,隨著人生觀的不同,答案也各異。阮籍就持否定的看法,「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黃鵠遊四海,中路將安歸?」
細細咀嚼阮籍這首詩,很難不聯想到他身處於一個亂世之中,局勢詭譎多變、禍福難料。李善說阮籍「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在這首詩反映的特別明顯。然而這首詩雖然時代氣氛濃厚,我覺得仍然不能過度附會。如注文選的張銑說:「頹日,喻魏也,尚有餘德及人。迴風喻晉武,四壁喻大臣,寒鳥喻小臣也。」這個說法在我看來就似乎狹隘了。阮籍甚至沒有明確表態支持魏或晉。我覺得讀這首詩,還是不能忘李善對阮籍詠懷下的註腳:「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不須去猜測他所影射的對象,但可以玩味他所塑造的極細膩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