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這首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

陶淵明先以情景的反差「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開始,吸引讀者的注意,然後設問「問君何能爾?」引出他的生活哲學「心遠地自偏」。(「心遠地自偏」這句似乎還一語雙關:一是因為心境超邁,所以能對人境的喧囂聽而不聞;一是因為心裏喜愛寧靜,所以選擇居住於人煙不易到達的地方。)

接下來陶淵明開始具體描寫他的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勾勒出一幅相當自在的田園生活圖畫,結尾並把這自在的氣息,用哲學的口吻加以昇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用了莊子「外物篇」的意思:「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這首詩語言淺顯而意趣深遠,很能讓人產生共鳴。例如白居易就有一組「效陶潛體十六首」,其中就有「西風滿村巷,清涼八月天。但有雞犬聲,不聞車馬喧。時傾一尊酒,坐望東南山。」將桃花源記與這首飲酒詩的意境混用,來勾勒他回鄉時所見的景色。

這首詩受歡迎,然而也就有許多的爭論開始圍繞著它。例如「悠然見南山」這一句意境高遠,然而收錄此詩的文選卻記載成「悠然望南山」。「見」與「望」一字之差,也引起了軒然大波。例如蘇東坡就曾評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

也有討論這首詩哪幾句最精彩的。例如蘇軾認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最有妙處」,而王安石認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四句最精彩。(見范正敏「遁齋閒覽」:「王荊公在金陵作詩,多用淵明詩中事,至有四韻詩全使淵明者。且言其詩有奇絕不可及之語,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有詩人以來無此句也。然則淵明趨向不羣,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人而已。」)溫汝能「陶詩彙評」更說:「淵明詩類多高曠,此首尤為興會獨絕,境在寰中,神逰象外,遠矣。得力在起四句,奇絕妙絕,以下便可一直寫去,有神無跡,都於此處領取,俗人反先賞其採菊數語,何也?至結二句則愈真愈遠,語有盡而意無窮,所以為佳。

至於我,初次讀此詩的時候,我喜愛「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及至後來又覺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確實非常有味道。現在我覺得這首詩還是整首一氣呵成讀下來最好。前四句寫理,次四句寫景,二者交融,了無痕跡,「欲辯已忘言」。


附:

文選李善注: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結,猶構也。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鄭玄禮記注曰:爾,助語也。琴賦曰:體清心遠邈難極。
采菊東籬下,悠然望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管子曰:夫鳥之飛,必還山集谷也。
此還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楚辭曰:狐死必首丘,夫人孰能反其真情。王逸注曰:真,本心也。莊子曰: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文選‧卷三十)

陶淵明飲酒詩序:
余閒居寡歡,兼此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白居易效陶潛體十六首‧其九:
原生衣百結,顏子食一簞。歡然樂其志,有以忘饑寒。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賢。衣食幸相屬,胡為不自安。況茲清渭曲,居處安且閑。榆柳百餘樹,茅茨十數間。寒負簷下日,熱濯澗底泉。日出猶未起,日入已複眠。西風滿村巷,清涼八月天。但有雞犬聲,不聞車馬喧。時傾一尊酒,坐望東南山。稚侄初學步,牽衣戲我前。即此自可樂,庶幾顏與原。 

參考資料
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卷62‧陶潛集
李善‧文選注
龔斌‧陶淵明集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