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阮籍‧詠懷(嘉樹下成蹊)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這首詩我覺得寫的意思很晦澀不易懂,以下也只是我的猜測。阮籍先寫道「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用了史記讚美李廣的話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有美德而吸引他人聚集)。史記的用語是比喻,單純只有讚美的意思,然而阮籍借題發揮,把這個比喻的形象繼續延伸地寫了下去:桃與李雖是美好的樹木,然而也一定受大自然的支配,當「秋風吹飛藿」的時候,在美好的樹木也要「零落從此始」,最後一切美好凋零,化為蕭瑟。這種美好的消逝是普遍性的,一切都「繁華有憔悴」,都可能衰敗,而「堂上生荊杞」。面對這種繁華衰退的悲戚景色,阮籍不忍再看,於是「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西山,可能是指伯夷叔齊隱居的西山,在洛陽之東。由於魏的國都也在洛陽,阮籍也許是到了西山山腳,聯想到兩位義士的事蹟,而愈感淒涼吧?(阮籍再另一首詠懷詩「步出上東門」也有描寫這座山的景色。)他最後寫道「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這時景物與作者的感情融合,如果是人,在面對自我即將毀滅的時候,自身難保,遑論是心愛的家人了;而一切生機都消失之後,所剩下的,只有十二月寒冬無限的淒冷與寂寥了。

讀了整首得內容,讓我不自禁想到當時如夏侯玄等許多名士的遭遇:夏侯玄字太初,是曹魏政治人物,是早期的玄學領袖、名士的代表。後來因為牽扯入李豐、張緝等人密謀消滅司馬氏的案子,被司馬師夷三族。三國志紀載「玄格量弘濟,臨斬東巿,顏色不變,舉動自若,時年四十六。」世說新語容止篇紀載「魏明帝使后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也許是「玉樹」與名士的首領的形象,與「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的形象有類似性,「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也與夷三族的慘案相呼應。所以這首詩會讓我想到夏侯玄的遭遇。

當然,阮籍並沒有明確地說他是在寫誰。(舊說多認為這是在寫曹魏王朝或曹爽家族的由盛轉衰。或許也有可能。但是阮籍也曾經辭去過曹魏太尉蔣濟的邀請,所以我認為他似乎也不像是一個忠於曹魏政權的人;至於曹爽,從他的行事,我認為他應該沒資格被認為是「嘉樹」。)我聯想到夏侯玄,也僅是我個人的聯想而已。即使不聯想到夏侯玄、不聯想到曹爽或曹魏政權,這仍然是一首很美的詩,朦朧美依舊可以激發很多的想像。從字面上來看,他似乎是藉著描寫一個美好的事物消逝,用以比喻一個受人景仰的人遭遇不幸的唏噓。這首詩的價值應該也不在於阮籍所指涉的是甚麼樣的「史實」,而在於他刻畫出面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普遍性的悲劇感。讀到這首詩,「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這幾句話也讓我想到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平家。平家在大家長平清盛的手裏,從中低階層的武士一躍而昇,把持朝政,一門顯貴,甚至有「不是平家出身的就不算是人」的誇張形容;然而當敵人源賴朝起兵、同時家族的支柱清盛病故,之後短短五年,兵敗海上,滿門夷滅。描寫這段故事的平家物語,開頭說道「祇園精舍之鐘聲,敲響諸行無常(祇園精舎の鐘の聲、諸行無常のひびきあり)。」不也就是「繁華有憔悴」的意象嗎。


注解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引用史記李將軍列傳的讚美用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指因為桃樹與李樹討人們喜愛的特質,不待自我宣傳,就有很多人被吸引到樹下,以致走出一條路來了。比喻有美德而吸引他人聚集。
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藿:豆葉。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荊杞:荊木和枸杞。形容雜草叢生的荒蕪景象。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西山:伯夷叔齊隱居的地方。史記紀載二人不願意吃周朝的食物,因而在首陽山採集野菜而食,最後餓死。在臨死前作歌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趾:山腳。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凝霜:凝結的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