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我覺得很親近的一位中國古代人物。覺得親近的契機,最主要是因為他寫給他的好友元稹的一封長信:與元九書。這封信很長,是他在貶謫江州的時候寫的,非常長,大約三千字左右。信的內容很複雜,從詩歌的基礎理論、政治意義,談自己文學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自己作品的評價等等。結尾說道「有念則書,言無次第。勿以繁雜爲倦,且以代一夕之話也。」很能切合文章的精神:很長、很雜,同時很真誠、很坦率。
雖然這篇文章的一些文學觀念我不太認同,(例如我不認同他說的:「今僕之詩,人所愛者,悉不過雜律詩與長恨歌已下耳,時之所重,僕之所輕。至於諷諭者,意激而言質;閒適者,思澹而詞迂。以質合迂,宜人之不愛也。」我也不全然認同他那看起來過於偏激的詩歌主張。)可是因為有真誠這個特點,我很喜歡這封信。
我覺得讀這封信,像是喝了一杯酒,與好朋友打開話夾子,敞開心胸談話。知心朋友難得,愉快的聊天難得,能在讀書時體會這種感覺,愉快。
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白居易‧長恨歌
我很喜歡白居易的長恨歌。這首詩一共120句840字,在詩歌裏算是相當的長,然而裏面有些句子實在太有名,耳熟能詳,如「三千寵愛在一身」,「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等等,靠著這些句子,才讓我帶了好奇心去讀他,一口氣讀完才發現這首詩的意象真是太美了,太銷魂、太深刻。
後來讀了一些關於長恨歌的評論,才知道有陳鴻的「長恨歌傳」。不過「長恨歌傳」跟「長恨歌」一詩比起來,情調差多了。後來讀到林文月「長恨歌對長恨歌傳的影響」一文,我覺得很能寫出我心中的感想:
……似乎陳鴻寫「長恨歌傳」乃出於應白居易,王質夫之請,而事實上,「長恨歌傳」的內容也只是「長恨歌」的敷衍與散文化,內容方面並無甚異處。不過同樣收載此文的「太平廣記」(卷四八六)卻未及於白樂天、王質夫共遊仙遊寺事。則究竟陳鴻寫「長恨歌傳」事實上有無受託於白、王二人?抑或「太平廣記」收載傳文時曾刪削此段文字?乃是一個疑問。……陳鴻採白居易「長恨歌」衍為「長恨歌傳」而直言不諱,且無論內容及故事推衍順序皆沿襲原詩者,則在傳奇流行的當時,傳為傳,歌為歌,本不相關。……陳鴻取白居易「長恨歌」而予以散文化,為之作註腳式的敷衍,其最大的原因蓋在「長恨歌」本身在當時已十分流行,而唐玄宗楊貴妃的纏綿愛情故事其本身也時在具有哀豔感傷的成分,對傳奇作家自然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況且唐人既有「溫卷」之習,則陳鴻特選當世流行之白居易「長恨歌」為其傳奇之底本,其用意企圖亦實在不可不謂意味深長矣。(林文月「長恨歌對長恨歌傳的影響」,載於「山水與古典」,純文學出版社,1976,頁245-246)
我自己覺得,讀「長恨歌」不應該去穿鑿他的「歷史事實」(可惜這正是許多研究長恨歌的角度,如陳寅恪的「元白詩箋證稿」就是一例)。因為白居易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刻意地把許多地方寫得很模糊(與他創作新樂府的寫實態度不同)。例如雖然這篇看起來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但是詩中最感人的橋段卻是漢武帝思念李夫人的故事: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齊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張燈燭,設帷帳,陳酒肉,而令上居他帳,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還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視,上愈益相思悲感,為作詩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漢書‧外戚傳第六十七)
加上全詩的開頭又是「漢皇」。種種跡象都讓我覺得這篇「長恨歌」並不是一個歷史故事,更像是一篇「架空」的小說,「歷史事實」根本不是重點,只是借歷史發揮,信手拈來而已。
我覺得長恨歌美的地方,在於他把一個故事寫得像一場電影:大約每換一次韻,就是一個新的場景。所以其實可以把這首詩當作一場戲來看,一個韻一場戲:
漢皇重色思傾國 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 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 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 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 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 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 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 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 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兄弟皆列土 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 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 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 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 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 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 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 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 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 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迴龍馭 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 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 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 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 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 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 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 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 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 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 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雲馭氣奔如電 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 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 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 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 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 九華帳裏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髻半偏新睡覺 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 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 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 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裏恩愛絕 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 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 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 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 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 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 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後來讀了一些關於長恨歌的評論,才知道有陳鴻的「長恨歌傳」。不過「長恨歌傳」跟「長恨歌」一詩比起來,情調差多了。後來讀到林文月「長恨歌對長恨歌傳的影響」一文,我覺得很能寫出我心中的感想:
……似乎陳鴻寫「長恨歌傳」乃出於應白居易,王質夫之請,而事實上,「長恨歌傳」的內容也只是「長恨歌」的敷衍與散文化,內容方面並無甚異處。不過同樣收載此文的「太平廣記」(卷四八六)卻未及於白樂天、王質夫共遊仙遊寺事。則究竟陳鴻寫「長恨歌傳」事實上有無受託於白、王二人?抑或「太平廣記」收載傳文時曾刪削此段文字?乃是一個疑問。……陳鴻採白居易「長恨歌」衍為「長恨歌傳」而直言不諱,且無論內容及故事推衍順序皆沿襲原詩者,則在傳奇流行的當時,傳為傳,歌為歌,本不相關。……陳鴻取白居易「長恨歌」而予以散文化,為之作註腳式的敷衍,其最大的原因蓋在「長恨歌」本身在當時已十分流行,而唐玄宗楊貴妃的纏綿愛情故事其本身也時在具有哀豔感傷的成分,對傳奇作家自然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況且唐人既有「溫卷」之習,則陳鴻特選當世流行之白居易「長恨歌」為其傳奇之底本,其用意企圖亦實在不可不謂意味深長矣。(林文月「長恨歌對長恨歌傳的影響」,載於「山水與古典」,純文學出版社,1976,頁245-246)
我自己覺得,讀「長恨歌」不應該去穿鑿他的「歷史事實」(可惜這正是許多研究長恨歌的角度,如陳寅恪的「元白詩箋證稿」就是一例)。因為白居易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刻意地把許多地方寫得很模糊(與他創作新樂府的寫實態度不同)。例如雖然這篇看起來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但是詩中最感人的橋段卻是漢武帝思念李夫人的故事: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齊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張燈燭,設帷帳,陳酒肉,而令上居他帳,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還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視,上愈益相思悲感,為作詩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漢書‧外戚傳第六十七)
加上全詩的開頭又是「漢皇」。種種跡象都讓我覺得這篇「長恨歌」並不是一個歷史故事,更像是一篇「架空」的小說,「歷史事實」根本不是重點,只是借歷史發揮,信手拈來而已。
我覺得長恨歌美的地方,在於他把一個故事寫得像一場電影:大約每換一次韻,就是一個新的場景。所以其實可以把這首詩當作一場戲來看,一個韻一場戲:
漢皇重色思傾國 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 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 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 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 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 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 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 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 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兄弟皆列土 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 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 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 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 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 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 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 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 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 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迴龍馭 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 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 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 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 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 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 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 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 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 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 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雲馭氣奔如電 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 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 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 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 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 九華帳裏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髻半偏新睡覺 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 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 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 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裏恩愛絕 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 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 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 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 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 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 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王維‧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莫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清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我相當喜愛王維這首描繪桃花源的詩歌。這裏王維用神仙化的筆調來描繪桃花源(直接的描寫如居人「及至成仙遂不還」)。如「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等意象,讓整首詩有種空靈飄逸的感覺。
我覺得全詩的一開始寫道「漁舟逐水愛山春」,這個「愛」字是王維暗示的重點,暗示因為漁人對山水的愛,讓仙境為他敞開。而「塵心未盡思鄉縣」,則隱含的是這段感情的不夠純粹。最後的結局是:漁人進入仙界成了一次美麗的錯誤的愛情故事。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莫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清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我相當喜愛王維這首描繪桃花源的詩歌。這裏王維用神仙化的筆調來描繪桃花源(直接的描寫如居人「及至成仙遂不還」)。如「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等意象,讓整首詩有種空靈飄逸的感覺。
我覺得全詩的一開始寫道「漁舟逐水愛山春」,這個「愛」字是王維暗示的重點,暗示因為漁人對山水的愛,讓仙境為他敞開。而「塵心未盡思鄉縣」,則隱含的是這段感情的不夠純粹。最後的結局是:漁人進入仙界成了一次美麗的錯誤的愛情故事。
2016年1月22日 星期五
陶淵明‧桃花源詩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復湮,來逕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誌,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可能是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名聲太大,讀到他寫的「桃花源詩」,最大的感想是:遠不如桃花源記有味道。這可能是因為敘事角度不同所致:「記」是以漁人的角度來看桃花源,「詩」則以居人的角度來看整個事件。用漁人的角度看桃花源,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朦朧的夢幻美,且讀者甚至可以將自己代入,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用居人的角度,則朦朧美就消失了,似乎「就這樣啊」,而且讀者可能沒有真正避世的經驗,大概也沒有那種心胸,不容易代入居人的角色。因此就不容易有共鳴。
往迹浸復湮,來逕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誌,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可能是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名聲太大,讀到他寫的「桃花源詩」,最大的感想是:遠不如桃花源記有味道。這可能是因為敘事角度不同所致:「記」是以漁人的角度來看桃花源,「詩」則以居人的角度來看整個事件。用漁人的角度看桃花源,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朦朧的夢幻美,且讀者甚至可以將自己代入,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用居人的角度,則朦朧美就消失了,似乎「就這樣啊」,而且讀者可能沒有真正避世的經驗,大概也沒有那種心胸,不容易代入居人的角色。因此就不容易有共鳴。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陶淵明‧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刻劃了一個華人心中的樂園,是一篇很有名氣的文章。有一次與我老爸閒聊,他還跟我提到以前讀這篇的心得,他說:陶淵明寫得真好!以前國文參考書都有白話翻譯,看到古文多半會先看白話翻譯再回頭看原文。可是到了當兵的時候,在野外走動,看到風景,腦裏竟自然浮現桃花源記原文的許多話語。這些話語翻譯成白話就沒有那種生動的感覺了。我跟他抬槓道:因為陶淵明是當時第一流的文學家,而翻譯白話的人文學造詣未必有陶淵明那麼好啊!不過心裏卻很贊同他說的:這真是一篇很生動的文章。用這麼生動的文筆刻劃一個這麼美妙的樂園,無怪千古傳誦。
桃花源記的樂園讓我想到許多其他的中國古代樂園。例如「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很容易聯想到「雞犬之聲相聞」,從而想到老子的許多意象,則「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不足為外人道也」不難聯想到「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而整個在山谷中的桃花源,其規模似也接近「小國寡民」。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
又如「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一個老少和樂的快樂景象,似乎也能聯想到禮記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長」。(或許應該說,在我心裏,如果「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真能實踐的話,則就應該是一幅「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愉快和平畫面。)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禮運)
而「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則讓我想到詩經的「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詩經‧碩鼠)
我覺得,這篇文章之所以能那麼打動人,深植在許多人的心坎裏,或許也由於他不動聲色地把許多哲學家們理想中的世界融為一體,寫出了許多人心裏最美麗的那一朵夢。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刻劃了一個華人心中的樂園,是一篇很有名氣的文章。有一次與我老爸閒聊,他還跟我提到以前讀這篇的心得,他說:陶淵明寫得真好!以前國文參考書都有白話翻譯,看到古文多半會先看白話翻譯再回頭看原文。可是到了當兵的時候,在野外走動,看到風景,腦裏竟自然浮現桃花源記原文的許多話語。這些話語翻譯成白話就沒有那種生動的感覺了。我跟他抬槓道:因為陶淵明是當時第一流的文學家,而翻譯白話的人文學造詣未必有陶淵明那麼好啊!不過心裏卻很贊同他說的:這真是一篇很生動的文章。用這麼生動的文筆刻劃一個這麼美妙的樂園,無怪千古傳誦。
桃花源記的樂園讓我想到許多其他的中國古代樂園。例如「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很容易聯想到「雞犬之聲相聞」,從而想到老子的許多意象,則「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不足為外人道也」不難聯想到「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而整個在山谷中的桃花源,其規模似也接近「小國寡民」。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
又如「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一個老少和樂的快樂景象,似乎也能聯想到禮記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長」。(或許應該說,在我心裏,如果「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真能實踐的話,則就應該是一幅「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愉快和平畫面。)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禮運)
而「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則讓我想到詩經的「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詩經‧碩鼠)
我覺得,這篇文章之所以能那麼打動人,深植在許多人的心坎裏,或許也由於他不動聲色地把許多哲學家們理想中的世界融為一體,寫出了許多人心裏最美麗的那一朵夢。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詩經‧國風‧召南‧草蟲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這首是婦女思念丈夫的詩。第一章以蟲鳴與蟲的跳躍景象起興,第二三章則以出外採集野菜的景象,勾起思念丈夫的心情:沒有見到丈夫的時候,心裏動搖不安悲傷;見到了丈夫與之交會,一顆心才放下、感到喜悅與平靜。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這首是婦女思念丈夫的詩。第一章以蟲鳴與蟲的跳躍景象起興,第二三章則以出外採集野菜的景象,勾起思念丈夫的心情:沒有見到丈夫的時候,心裏動搖不安悲傷;見到了丈夫與之交會,一顆心才放下、感到喜悅與平靜。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詩經‧國風‧召南‧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㵎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這是描述婦女為公侯工作(可能指養蠶)的詩。前兩章寫出外採集,用於公侯之事,第三章描寫上班景況與下班景象。
于以采蘩、于㵎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這是描述婦女為公侯工作(可能指養蠶)的詩。前兩章寫出外採集,用於公侯之事,第三章描寫上班景況與下班景象。
詩經‧國風‧召南‧鵲巢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這是成語「鳩佔鵲巢」的來源。詩經以「鳩佔鵲巢」形容女子出嫁到男子家,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些令人啼笑皆非吧。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這是成語「鳩佔鵲巢」的來源。詩經以「鳩佔鵲巢」形容女子出嫁到男子家,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些令人啼笑皆非吧。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詩經‧國風‧周南‧汝墳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飢。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赬尾、王室如燬。雖則如燬、父母孔邇。
這是一首乍讀讓人發笑,深思卻很有人生沉重滋味的詩。
第一章前兩句先描寫女子沿著河邊砍柴,邊砍邊思念著丈夫:「見不到你讓我好飢渴啊!」(這個形容也真是直白呢!)
第二章寫見了面的喜悅,「請不要在離開我了!」(我看了一些注釋本,認為這是婦女想像中的會面。)
第三章先用魴魚的紅色尾巴,形容水深火熱中的周王室;繼而說道雖然是水深火熱的局勢,可是「父母在身邊比甚麼都強啊!」隱含的意思不言而喻:請你留下吧。
傅斯年校長認為這首詩提到「王室如燬」,則已是周幽王時代西周滅亡以後的詩了。(傅校長的說法語舊說不同,舊說認為這是周文王時代的詩,「王室如燬」是形容商紂王的暴政。然而無論如何,都是喪亂之時。我個人是認為傅斯年校長的說法較讓我認同。)在古代交通不發達,即使是等閒別離,此生都未必能再相見,何況是在亂世呢。再者,正因局勢不穩,走與不走之間,都是無奈。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赬尾、王室如燬。雖則如燬、父母孔邇。
這是一首乍讀讓人發笑,深思卻很有人生沉重滋味的詩。
第一章前兩句先描寫女子沿著河邊砍柴,邊砍邊思念著丈夫:「見不到你讓我好飢渴啊!」(這個形容也真是直白呢!)
第二章寫見了面的喜悅,「請不要在離開我了!」(我看了一些注釋本,認為這是婦女想像中的會面。)
第三章先用魴魚的紅色尾巴,形容水深火熱中的周王室;繼而說道雖然是水深火熱的局勢,可是「父母在身邊比甚麼都強啊!」隱含的意思不言而喻:請你留下吧。
傅斯年校長認為這首詩提到「王室如燬」,則已是周幽王時代西周滅亡以後的詩了。(傅校長的說法語舊說不同,舊說認為這是周文王時代的詩,「王室如燬」是形容商紂王的暴政。然而無論如何,都是喪亂之時。我個人是認為傅斯年校長的說法較讓我認同。)在古代交通不發達,即使是等閒別離,此生都未必能再相見,何況是在亂世呢。再者,正因局勢不穩,走與不走之間,都是無奈。
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
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詩經‧國風‧周南‧兔罝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肅肅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這首詩先描寫獵人設置的陷阱,藉此意象聯想到武士,是稱美武士的詩。
肅肅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這首詩先描寫獵人設置的陷阱,藉此意象聯想到武士,是稱美武士的詩。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詩經‧國風‧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這首是女子在採集芣苢的時候所唱的歌。
芣苢是車前草,一種草藥,古人以為其籽可以治療婦女不孕或難產。儘管儘管這首歌表面上的意思很簡單,卻也引起許多聯想與共鳴,例如白居易「與元九書」:「采采芣苢,美草以樂有子也。」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這首是女子在採集芣苢的時候所唱的歌。
芣苢是車前草,一種草藥,古人以為其籽可以治療婦女不孕或難產。儘管儘管這首歌表面上的意思很簡單,卻也引起許多聯想與共鳴,例如白居易「與元九書」:「采采芣苢,美草以樂有子也。」
詩經‧國風‧周南‧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漢廣這首詩,詩意不意捉摸,但讀起來意象挺美的。大抵上可以看出是一篇戀愛的詩,可能是失戀的詩。全詩分三章,第一章先用高聳而少蔭涼的喬木無法供人休憩起頭,想到在漢水那一帶出遊的一位女子,而這層想像是苦澀的,就像「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第二章與第三章的意思則不易理解,講到「之子于歸、言秣其馬」,似乎是詩中的主角與心儀對象終成眷屬,可是卻又接上「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苦澀的味道似乎依舊未散去。
則這段戀情究竟是如何呢?或許作者是一個癡心的人,「之子于歸」的新郎不是他,可是他仍為她做了出嫁的準備?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漢廣這首詩,詩意不意捉摸,但讀起來意象挺美的。大抵上可以看出是一篇戀愛的詩,可能是失戀的詩。全詩分三章,第一章先用高聳而少蔭涼的喬木無法供人休憩起頭,想到在漢水那一帶出遊的一位女子,而這層想像是苦澀的,就像「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第二章與第三章的意思則不易理解,講到「之子于歸、言秣其馬」,似乎是詩中的主角與心儀對象終成眷屬,可是卻又接上「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苦澀的味道似乎依舊未散去。
則這段戀情究竟是如何呢?或許作者是一個癡心的人,「之子于歸」的新郎不是他,可是他仍為她做了出嫁的準備?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是送女子出嫁的詩,用桃的形象作祝賀。先描寫桃花盛開,(聯想到女子的美);次描寫桃實累累,(聯想到子孫眾多);最後描寫枝葉茂盛,(聯想到家族繁盛)。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是送女子出嫁的詩,用桃的形象作祝賀。先描寫桃花盛開,(聯想到女子的美);次描寫桃實累累,(聯想到子孫眾多);最後描寫枝葉茂盛,(聯想到家族繁盛)。
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杜甫‧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杜甫的詩很適合背起來細細品味。
我很喜歡這首「旅夜書懷」,一開始是喜愛最後兩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覺得這個對比非常的有氣勢。
後來發現「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也是非常有氣勢,不僅是所描寫的景象氣勢宏大,似乎還把中國文字排列組合的美發揮到了某個極致:「星垂平野闊」,按正常的斷句「星垂‧平野闊」,滿天的星星像是從天頂垂下來,四周的原野遼闊;可是也可以是「星垂平野‧闊」,隱約似乎滿天的星星與原野結合為一了,成了一個無限蔓延的星光的世界。「月湧大江流」,也是一個非常有想像力的句子,可以知道他是在大江上看月,因此也可以看到月的倒影在水中蕩漾,是一種永不停歇的動態的美感。能寫出「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樣寫實而生動的景象,大概他也置身於這樣的景象之中,體驗無限的延展、體驗永不停歇的川流不息。
這似乎是一種與自然合而為一的感動,但似乎又是一種永恆的孤寂。
再重讀一次這首詩:「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是作者先交代了場景地點,也暗示了他在旅途中;「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則是描寫當時的景象體驗,這兩句似乎有「興」的功用,極端無限的景象勾出了下面四句的落寞;「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寫他的抱負成空(杜甫年輕時曾說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很明顯他沒做到...);最後則用「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具體的比喻總結他的落寞。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杜甫的詩很適合背起來細細品味。
我很喜歡這首「旅夜書懷」,一開始是喜愛最後兩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覺得這個對比非常的有氣勢。
後來發現「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也是非常有氣勢,不僅是所描寫的景象氣勢宏大,似乎還把中國文字排列組合的美發揮到了某個極致:「星垂平野闊」,按正常的斷句「星垂‧平野闊」,滿天的星星像是從天頂垂下來,四周的原野遼闊;可是也可以是「星垂平野‧闊」,隱約似乎滿天的星星與原野結合為一了,成了一個無限蔓延的星光的世界。「月湧大江流」,也是一個非常有想像力的句子,可以知道他是在大江上看月,因此也可以看到月的倒影在水中蕩漾,是一種永不停歇的動態的美感。能寫出「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樣寫實而生動的景象,大概他也置身於這樣的景象之中,體驗無限的延展、體驗永不停歇的川流不息。
這似乎是一種與自然合而為一的感動,但似乎又是一種永恆的孤寂。
再重讀一次這首詩:「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是作者先交代了場景地點,也暗示了他在旅途中;「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則是描寫當時的景象體驗,這兩句似乎有「興」的功用,極端無限的景象勾出了下面四句的落寞;「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寫他的抱負成空(杜甫年輕時曾說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很明顯他沒做到...);最後則用「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具體的比喻總結他的落寞。
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秦觀‧望海潮(星分牛斗)
望海潮(廣陵懷古)
星分牛斗,疆連淮海,揚州萬井提封。花發路香,鶯啼人起,朱簾十里春風。豪俊氣如虹。曳照春金紫,飛蓋相從。巷入垂楊,畫橋南北翠煙中。
追思故國繁雄。有迷樓掛斗,月觀橫空。紋錦製帆,明珠濺雨,寧論雀馬魚龍。往事逐孤鴻。但亂雲流水,縈帶離宮。最好揮毫萬字,一飲拚千鐘。
這是秦觀感懷揚州歷史的詞。秦觀詞給人的印象,一般多是委婉含蓄,而這首詞讀來,委婉中卻感到一股豪情。
開頭三句先宏觀的描寫揚州的位置與規模,(頭兩句不禁讓我想到王勃的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次三句話鋒一轉,從嗅覺、聽覺、視覺的角度,讓讀者舒服的進入揚州城內迷人的春景。「朱簾十里春風」一句最是蕩漾人心。上闋後半是揚州人豪華的登場,可以想像歡愉的宴會,多少歡笑,就在如畫的垂楊翠煙中,消磨他們美好的年光。
下闋則是懷古了。我特別喜歡他寫的「紋錦製帆,明珠濺雨,寧論雀馬魚龍」這三句。「紋錦製帆,明珠濺雨」,似乎都是用了隋煬帝的典故,但即使不瞭解其典故,光看字面上也是很美:可以想像「雀馬魚龍」都是帆或傘上的美麗花紋,帆或傘,都是與水為伍,水珠濺在這些美麗的圖案上,則無論是雀、馬、魚、龍,又有甚麼分別呢?懷古令人感懷傷神,怎麼辦呢?「揮毫萬字,一飲拚千鐘」,喝酒吧!
細細玩味,我覺得這首詞有幾分蘇東坡念奴嬌(大江東去)的味道。雖然二者的風格實在差很多,東坡懷古大開大闔,痛快非常,秦觀則是細膩婉約。
星分牛斗,疆連淮海,揚州萬井提封。花發路香,鶯啼人起,朱簾十里春風。豪俊氣如虹。曳照春金紫,飛蓋相從。巷入垂楊,畫橋南北翠煙中。
追思故國繁雄。有迷樓掛斗,月觀橫空。紋錦製帆,明珠濺雨,寧論雀馬魚龍。往事逐孤鴻。但亂雲流水,縈帶離宮。最好揮毫萬字,一飲拚千鐘。
這是秦觀感懷揚州歷史的詞。秦觀詞給人的印象,一般多是委婉含蓄,而這首詞讀來,委婉中卻感到一股豪情。
開頭三句先宏觀的描寫揚州的位置與規模,(頭兩句不禁讓我想到王勃的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次三句話鋒一轉,從嗅覺、聽覺、視覺的角度,讓讀者舒服的進入揚州城內迷人的春景。「朱簾十里春風」一句最是蕩漾人心。上闋後半是揚州人豪華的登場,可以想像歡愉的宴會,多少歡笑,就在如畫的垂楊翠煙中,消磨他們美好的年光。
下闋則是懷古了。我特別喜歡他寫的「紋錦製帆,明珠濺雨,寧論雀馬魚龍」這三句。「紋錦製帆,明珠濺雨」,似乎都是用了隋煬帝的典故,但即使不瞭解其典故,光看字面上也是很美:可以想像「雀馬魚龍」都是帆或傘上的美麗花紋,帆或傘,都是與水為伍,水珠濺在這些美麗的圖案上,則無論是雀、馬、魚、龍,又有甚麼分別呢?懷古令人感懷傷神,怎麼辦呢?「揮毫萬字,一飲拚千鐘」,喝酒吧!
細細玩味,我覺得這首詞有幾分蘇東坡念奴嬌(大江東去)的味道。雖然二者的風格實在差很多,東坡懷古大開大闔,痛快非常,秦觀則是細膩婉約。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詩經‧國風‧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這是一首祝福他人的詩。詩寫得很單純,先描述葛藤累累的樹木,在祝福君子福澤深厚。
通常我不是很喜歡牽強附會的古人解釋,不過(可能是因為看了甄嬛傳等後宮戲、或者是原詩太過簡單了),我覺得鄭玄解釋這首詩還挺有意思的:「木枝以下垂之故,故葛也藟也得累而蔓之,而上下俱盛。興者,喻后妃能以意下逮眾妾,使得其次序,則眾妾上附事之,而禮義亦俱盛。」「妃妾以禮義相與和,又能以禮樂樂其君子,使為福祿所安。」
以樹枝下垂,比喻皇后能容下的氣度,看了後宮戲,真的挺有感的。而後宮跟前朝是互為表裏的,後宮要安定了,前朝才能順遂,皇上才能萬福金安啊!如果每天都在玩「容不容得下是娘娘的氣度,能不能讓娘娘容下是嬪妾的本事」這類的精采大戲,即使是皇帝的福祿,也是不安穩的。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這是一首祝福他人的詩。詩寫得很單純,先描述葛藤累累的樹木,在祝福君子福澤深厚。
通常我不是很喜歡牽強附會的古人解釋,不過(可能是因為看了甄嬛傳等後宮戲、或者是原詩太過簡單了),我覺得鄭玄解釋這首詩還挺有意思的:「木枝以下垂之故,故葛也藟也得累而蔓之,而上下俱盛。興者,喻后妃能以意下逮眾妾,使得其次序,則眾妾上附事之,而禮義亦俱盛。」「妃妾以禮義相與和,又能以禮樂樂其君子,使為福祿所安。」
以樹枝下垂,比喻皇后能容下的氣度,看了後宮戲,真的挺有感的。而後宮跟前朝是互為表裏的,後宮要安定了,前朝才能順遂,皇上才能萬福金安啊!如果每天都在玩「容不容得下是娘娘的氣度,能不能讓娘娘容下是嬪妾的本事」這類的精采大戲,即使是皇帝的福祿,也是不安穩的。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詩經‧國風‧周南‧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這首詩借很會生的螽斯,祝福他人多子多孫。
鄭玄說這首詩:「凡物有陰陽情慾者無不妒忌,維蚣蝑(指螽斯)不耳,各得受氣而生子,故能詵詵然眾多。后妃之德能如是,則宜然。」
雖然從詩意裏看不出這是為「后妃」所寫的,但附上前面一句的解釋,這首詩確實「雅」多了,拿來祝賀他人似乎也因此很合適了。
若是直接用原詩的意思而不加解釋,似乎也有些奇怪呢!
(如果我們現在祝福他人:「祝你像蟑螂一樣會生!」應該還是會被白眼吧;
但若是改說:「祝你的子孫像蟑螂一樣繁衍億萬年!」雖然還是有些搞笑的成分在,但聽到的人(如果有幽默感的話),大概不至於反感吧。)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這首詩借很會生的螽斯,祝福他人多子多孫。
鄭玄說這首詩:「凡物有陰陽情慾者無不妒忌,維蚣蝑(指螽斯)不耳,各得受氣而生子,故能詵詵然眾多。后妃之德能如是,則宜然。」
雖然從詩意裏看不出這是為「后妃」所寫的,但附上前面一句的解釋,這首詩確實「雅」多了,拿來祝賀他人似乎也因此很合適了。
若是直接用原詩的意思而不加解釋,似乎也有些奇怪呢!
(如果我們現在祝福他人:「祝你像蟑螂一樣會生!」應該還是會被白眼吧;
但若是改說:「祝你的子孫像蟑螂一樣繁衍億萬年!」雖然還是有些搞笑的成分在,但聽到的人(如果有幽默感的話),大概不至於反感吧。)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的這首詞相當有名。
詞盛行於宋代,原來是指當時歌樓的女子們歌唱的歌詞。通常同樣的曲調會有許多人依照格律填詞。這裏「水調歌頭」便是曲調名,稱「詞牌」。演唱的是女子,所以填詞的作者(許多是文人)常會模擬女性的口吻、揣摩女性的心情以創作。
然而蘇軾的詞語當時一般的詞很不同。他的詞多半不是女子口吻,寫的內容也多是抒發自己的心情。此外蘇軾本人早年似乎較少有機會接觸音樂,(在他創作生涯中,直到中年以後才開始填詞,)因此對於詞的格律也不甚講究,致使他的詞遭受了許多批評。例如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有紀載當時的評論:「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樂府詞多不協。」陸游則為蘇軾辯解:「晁以道云:『紹聖初,與東坡別於汴上。東坡酒酣,自歌古陽關』。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聲律耳。」後來的人多把他的詞歸類為「豪放派」。
據說蘇軾自己也承認不擅長音樂。不過歷史很弔詭(也很有趣)的是:人間無常,經過數百年,改朝換代的動亂,許多音樂都失傳了,連語言都改了。因此當時能夠演唱的詞,現在都沒辦法唱了。然而蘇軾的「水調歌頭」,在現代反而有很多人會唱,王菲就曾經唱過。經過了千年,這首真正成為了「流行音樂」了。在國語(普通話)通行的現代,對古人很重要的「音律」,對現代人大概只剩下「無感」。則,對藝術而言,甚麼才是最重要的呢?
我很喜歡這首詞的語調。對著天空問「明月幾時有」,已經有些狂態;繼續問道「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看得出喝得真有些茫了。但他又能想到「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醉意並沒有讓他腦袋昏了傻了。介於罪與醒之間,大概是最美妙的狀態,適當得將人從現實間解放出來,剛好他的動作也恰符合這個狀態,「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接下來的「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本是描寫失眠的苦楚而責備著月亮,可是接了上面「起舞弄清影」,這份苦楚似乎「昇華」一些。他對歷史是很了解得,他知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既然是「此事古難全」,是全人類的共同難題,於是,在最後,他也替全人類說出了心中最渴望的一個心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的這首詞相當有名。
詞盛行於宋代,原來是指當時歌樓的女子們歌唱的歌詞。通常同樣的曲調會有許多人依照格律填詞。這裏「水調歌頭」便是曲調名,稱「詞牌」。演唱的是女子,所以填詞的作者(許多是文人)常會模擬女性的口吻、揣摩女性的心情以創作。
然而蘇軾的詞語當時一般的詞很不同。他的詞多半不是女子口吻,寫的內容也多是抒發自己的心情。此外蘇軾本人早年似乎較少有機會接觸音樂,(在他創作生涯中,直到中年以後才開始填詞,)因此對於詞的格律也不甚講究,致使他的詞遭受了許多批評。例如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有紀載當時的評論:「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樂府詞多不協。」陸游則為蘇軾辯解:「晁以道云:『紹聖初,與東坡別於汴上。東坡酒酣,自歌古陽關』。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聲律耳。」後來的人多把他的詞歸類為「豪放派」。
據說蘇軾自己也承認不擅長音樂。不過歷史很弔詭(也很有趣)的是:人間無常,經過數百年,改朝換代的動亂,許多音樂都失傳了,連語言都改了。因此當時能夠演唱的詞,現在都沒辦法唱了。然而蘇軾的「水調歌頭」,在現代反而有很多人會唱,王菲就曾經唱過。經過了千年,這首真正成為了「流行音樂」了。在國語(普通話)通行的現代,對古人很重要的「音律」,對現代人大概只剩下「無感」。則,對藝術而言,甚麼才是最重要的呢?
我很喜歡這首詞的語調。對著天空問「明月幾時有」,已經有些狂態;繼續問道「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看得出喝得真有些茫了。但他又能想到「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醉意並沒有讓他腦袋昏了傻了。介於罪與醒之間,大概是最美妙的狀態,適當得將人從現實間解放出來,剛好他的動作也恰符合這個狀態,「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接下來的「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本是描寫失眠的苦楚而責備著月亮,可是接了上面「起舞弄清影」,這份苦楚似乎「昇華」一些。他對歷史是很了解得,他知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既然是「此事古難全」,是全人類的共同難題,於是,在最後,他也替全人類說出了心中最渴望的一個心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詩經‧國風‧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文意上,這是女子口吻寫作的詩歌。葛是葛藤,其纖維可以織布,採集葛藤織布製衣在當時是婦女的工作。第一章寫的是葛藤茂盛時的山谷景象,其時節黃鳥飛飛,棲息於灌木之上。第二章書寫女子工作,將葛收割、煮過,製成大家喜愛穿著的細布或粗布衣。第三章寫女子辭別女師,歸寧父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文意上,這是女子口吻寫作的詩歌。葛是葛藤,其纖維可以織布,採集葛藤織布製衣在當時是婦女的工作。第一章寫的是葛藤茂盛時的山谷景象,其時節黃鳥飛飛,棲息於灌木之上。第二章書寫女子工作,將葛收割、煮過,製成大家喜愛穿著的細布或粗布衣。第三章寫女子辭別女師,歸寧父母。
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這是詩經的第一篇詩。
從文意讀這首詩,是一首描寫戀愛追求的詩歌,從單相思而至結婚。第一章從描寫河心沙洲上相互和鳴的的一對雎鳩寫起,這意象讓男子想到他心儀的女孩。第二章描述追求時,因為求之不得,而讓他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第三章則描述兩人在一起之後和諧美好的相處。
然而這首詩也很早很早就被儒家學者加上了許多教化的意義。早期如毛詩傳:「關雎,后妃之德也。」直到宋朝的朱熹在寫作他的詩經集傳時,仍說「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稱,蓋指文王之妃太姒為處子時而言也;君子則指文王也。......」
這些教化的文字,現在讀來是有些令人昏頭。我常覺得,這種解釋方法太過於「泛政治化」,令我厭惡。以前讀書時我常看儒家學者不順眼,這偏見的來源,跟這類敘述不無關係。
然而我卻很喜歡孔子自己解釋這首詩的語句。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試譯:孔子說:「關雎這篇詩,快樂卻不濫情,悲哀卻不傷神。」)孔子的解釋,我覺得也頗有「詩意」,跟詩經本文依樣洋溢著不盡的餘韻。
論語裏有許多孔子論詩的話語,有些讀來很有意思。也一併附在這裏: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試譯:孔子說:「三百首的詩,可用裏邊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思無邪』。」)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試譯:孔子說:「同學們,為什麽不學詩呢?學詩可以感發情志,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團結群衆,可以抒發不滿。近可以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君王;還可以多知道些鳥獸草木的名字。」)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這是詩經的第一篇詩。
從文意讀這首詩,是一首描寫戀愛追求的詩歌,從單相思而至結婚。第一章從描寫河心沙洲上相互和鳴的的一對雎鳩寫起,這意象讓男子想到他心儀的女孩。第二章描述追求時,因為求之不得,而讓他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第三章則描述兩人在一起之後和諧美好的相處。
然而這首詩也很早很早就被儒家學者加上了許多教化的意義。早期如毛詩傳:「關雎,后妃之德也。」直到宋朝的朱熹在寫作他的詩經集傳時,仍說「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稱,蓋指文王之妃太姒為處子時而言也;君子則指文王也。......」
這些教化的文字,現在讀來是有些令人昏頭。我常覺得,這種解釋方法太過於「泛政治化」,令我厭惡。以前讀書時我常看儒家學者不順眼,這偏見的來源,跟這類敘述不無關係。
然而我卻很喜歡孔子自己解釋這首詩的語句。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試譯:孔子說:「關雎這篇詩,快樂卻不濫情,悲哀卻不傷神。」)孔子的解釋,我覺得也頗有「詩意」,跟詩經本文依樣洋溢著不盡的餘韻。
論語裏有許多孔子論詩的話語,有些讀來很有意思。也一併附在這裏: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試譯:孔子說:「三百首的詩,可用裏邊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思無邪』。」)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試譯:孔子說:「同學們,為什麽不學詩呢?學詩可以感發情志,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團結群衆,可以抒發不滿。近可以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君王;還可以多知道些鳥獸草木的名字。」)
詩經‧國風‧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吁矣。
詩經的這一首詩,從語氣看來,是描述女子思念丈夫行役在外的詩。首章是描寫女子採集卷耳,卷耳雖然是易得之物,卻因為女子想念丈夫,所以始終沒裝滿一籮筐。二、三、四章則描寫遠在外的丈夫行役的困苦,用了道路難走、僕疲馬病的意象,讓整個困苦很鮮明地浮現。這些意象也常被後人引用,如白居易描寫歸鄉時旅途艱難的「傷行遠賦」:「況乎雲雷作而風雨晦,忽𩃗靄兮不見日陽。涉泥濘兮僕夫重膇,陟崔嵬兮征馬玄黃。」
然而,因為詩經成為了儒家的經典,歷來曾被加上了許多的政治與教化的意義。這一首詩也被儒家認為是后妃所作,「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賦此詩。」(朱熹‧詩經集傳)
又或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可以解釋成是丈夫思念妻子的詩。聯想到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描寫的是妻子兒女望月懷遠,實際上在滿懷思念的卻是詩人杜甫自己,只是用情深又懷著信任,相信對方也正懷念著自己。或許這首詩也可以解釋成「遠行在外的丈夫,想像著遠方的妻子,因為思念自己,連采卷耳這看似簡單的工作都受了影響,遲遲不能完成。」
究竟哪一種解釋才是「對」的呢?我覺得,有時莫衷一是,朦朧也是很美的。詩本來就可以有多義,這也是詩有趣的地方。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吁矣。
詩經的這一首詩,從語氣看來,是描述女子思念丈夫行役在外的詩。首章是描寫女子採集卷耳,卷耳雖然是易得之物,卻因為女子想念丈夫,所以始終沒裝滿一籮筐。二、三、四章則描寫遠在外的丈夫行役的困苦,用了道路難走、僕疲馬病的意象,讓整個困苦很鮮明地浮現。這些意象也常被後人引用,如白居易描寫歸鄉時旅途艱難的「傷行遠賦」:「況乎雲雷作而風雨晦,忽𩃗靄兮不見日陽。涉泥濘兮僕夫重膇,陟崔嵬兮征馬玄黃。」
然而,因為詩經成為了儒家的經典,歷來曾被加上了許多的政治與教化的意義。這一首詩也被儒家認為是后妃所作,「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賦此詩。」(朱熹‧詩經集傳)
又或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可以解釋成是丈夫思念妻子的詩。聯想到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描寫的是妻子兒女望月懷遠,實際上在滿懷思念的卻是詩人杜甫自己,只是用情深又懷著信任,相信對方也正懷念著自己。或許這首詩也可以解釋成「遠行在外的丈夫,想像著遠方的妻子,因為思念自己,連采卷耳這看似簡單的工作都受了影響,遲遲不能完成。」
究竟哪一種解釋才是「對」的呢?我覺得,有時莫衷一是,朦朧也是很美的。詩本來就可以有多義,這也是詩有趣的地方。
2016年1月1日 星期五
聖經‧創世紀(節錄第二、三章)
聖經可能是世界上流傳最廣、影響也最大的一部書。其中許多故事,即使非基督徒,也都能知道。上面節錄的是聖經創世紀的兩個章節,似乎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之一。不過好的故事可以當作寓言來欣賞,往往平凡之中可以奐發出不平凡的震撼。
這故事大意是上帝創造了一對男女,最初住在伊甸園,「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可是他們違反了上帝的教訓,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實,「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纔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爲自己編作裙子」,被上帝發現後,從此被詛咒,逐出伊甸園,承受各種的苦楚。
小時候聽這故事,只覺得七分有趣之餘,又有三分疑惑:從小的教育不就是要我們分別善惡嗎?為什麼上帝會禁止我們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實呢?
直到漸漸長大,才漸漸感到「分別善惡」這個議題背後的沉重。例如,「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自由似乎是善的,但打著自由之名所做出的事似乎又是另一番光景,在在使人迷惑使人震撼。
再回頭看,故事裏的「分別善惡」,真的是依照「真理」分別善惡嗎?似乎也不見得。那夫妻兩人在能夠「分別善惡」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是遮掩自己的身體。可是,夫妻兩人裸露相對,又算是甚麼罪惡呢?或許更合適的解釋,他們「分別善惡」,只是從此有了「善」與「惡」的偏見而已,而這裏的「善」與 「惡」,只存在於當事人主觀之中,與「真理」無涉。
這故事大意是上帝創造了一對男女,最初住在伊甸園,「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可是他們違反了上帝的教訓,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實,「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纔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爲自己編作裙子」,被上帝發現後,從此被詛咒,逐出伊甸園,承受各種的苦楚。
小時候聽這故事,只覺得七分有趣之餘,又有三分疑惑:從小的教育不就是要我們分別善惡嗎?為什麼上帝會禁止我們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實呢?
直到漸漸長大,才漸漸感到「分別善惡」這個議題背後的沉重。例如,「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自由似乎是善的,但打著自由之名所做出的事似乎又是另一番光景,在在使人迷惑使人震撼。
再回頭看,故事裏的「分別善惡」,真的是依照「真理」分別善惡嗎?似乎也不見得。那夫妻兩人在能夠「分別善惡」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是遮掩自己的身體。可是,夫妻兩人裸露相對,又算是甚麼罪惡呢?或許更合適的解釋,他們「分別善惡」,只是從此有了「善」與「惡」的偏見而已,而這裏的「善」與 「惡」,只存在於當事人主觀之中,與「真理」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