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札特F大調第6號交響曲的手稿上,莫札特父親雷奧波特紀載了「於維也納1767」。譜上原有被劃掉的「於奧洛摩次(Olmutz)」的字樣,此外還有被擦得無法辨識的作曲日期。手稿上有雷奧波特修改過的痕跡,然而都是細部修正,有別於KV 16第一號交響曲的大幅度修改。
莫札特一家在1767年9月11日離開薩爾斯堡,四天後抵達維也納。然而這時維也納正爆發天花疫情,為了躲避疫情,莫札特一家人離開維也納,10月23日抵達布爾諾(Brno),10月26日抵達奧洛摩次(Olmutz)。布爾諾、奧洛摩次都在今日捷克境內。儘管離開維也納,但是卻沒能躲過疫情,莫札特還是染上了天花,在奧洛摩次接受治療,直到12月10日痊癒。12月23日,莫札特一家人離開奧洛摩次,途經布爾諾,於次年1768年1月10日回到維也納。
KV 43的F大調交響曲,或許就在這段紛亂的旅程中陸續寫作而成,甚至最終於維也納改定,所以才會留下一個確切作曲日期被塗掉的「於維也納1767」吧?
這首作品我最喜歡的仍是第2樂章。第2樂章「行板」其實不算是這首的原創音樂,它是由莫札特的歌劇「阿波羅與雅辛托斯」(Apollo und Hyacinth KV 38)第8曲的二重唱所改寫。阿波羅與雅辛托斯原是希臘神話的故事,敘述光明神很喜愛人類男孩雅辛托斯,卻在擲鐵餅遊戲時,讓雅辛托斯意外身亡。莫札特歌劇的劇本增添了雅辛托斯的父親、姊姊等兩個角色,第8曲二重唱即是雅辛托斯的父親與姊姊,在雅辛托斯意外後的對唱。改編成的交響曲行板,可能也淡化了其中死亡的傷痛,呈現靜謐的氣氛。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聆賞音樂也需要花時間。年少時,缺乏的往往是資源----錢不夠,買不起;想要的唱片絕版,買不到。年歲漸長,加上科技進步,錢、與音樂媒介都不再是問題,手旁許多以前買了沒聽的CD,網路上的資源更是不勝枚舉,反而是沒有時間好好欣賞。特別是冷門曲目,熱門的曲子都聽不完,冷門就只能繼續冷板凳了。
大約三、四年前,一次整理自己的東西時,看到了貝姆指揮的莫札特交響曲全集。這套全集購入時的景象迄今歷歷在目:2007年,我違背了一般社會及家庭對我的期待,去嘉義讀自己執著的學科,初秋學期開始,臨行前,我在中正紀念堂小閔的店購入這套莫札特交響曲全集,作為送給自己的禮物。然而這套全集,熱門交響曲如35-41號、25號、29號,都另有單張發行,早被我聽熟了,所以這套10張CD的全集鮮少被我拿出來聆聽。事隔十年左右,看著生灰塵的10張CD套裝,覺得內疚,終於拿出來,「當背景音樂也好,」從第1號播放到第41號,終於是「聽完」了莫札特交響曲全集。只是囫圇吞棗,大多數曲目留下的印象不深,除了後期交響曲以外,印象較深刻的就是:第1號交響曲第2樂章、第6號交響曲第2樂章、舊藍巴哈交響曲第2樂章。這幾曲的第2樂章都是行板(Andante)。
前陣子DG出了貝姆的管絃樂全集套裝。出版之前我就稍微查了一下曲目,除了幾段德文訪談不確定以外,其他的所有曲目我竟然都買齊了。因此這套CD讓我覺得左右為難,要入手嗎?猶豫再三。直到幾個月前,生涯中又有些意想不到的事發生,需要找地方發洩,「哥買的不是唱片,是情懷!」用老夫聊發少年狂的中二心境,最後還是購入了。
不理性消費之後,我手邊就有完整的兩套貝姆莫札特交響曲全集了。內疚的心境又增加了。所以想說稍微查查資料,了解一下這些交響曲的背景,「再深入了解一下吧!」稍稍減輕亂花錢的罪惡感。
這次稍稍查了先前印象較深刻的幾首:第1號交響曲第2樂章、第6號交響曲第2樂章、舊藍巴哈交響曲第2樂章,赫然發現這些作品似乎都與「死生大事」有些關聯:
第1號交響曲KV 16:莫札特寫作時父親於倫敦重病、第二樂章讓人聯想到安魂曲。
舊藍巴哈交響曲KV Anh. 221 (45a):寫作於旅途中,這趟旅程莫札特與姊姊都有生病。
第6號交響曲KV 43:寫作之時可能正值莫札特感染天花的時間或稍後,第2樂章直接引用先前創作歌劇中有關生命逝去的二重唱。
查了這幾曲的創作背景,發現這個小小的關聯,覺得有趣。若稱這幾曲行板樂章為「生命的行板」之類,雖然有點像是廉價廣告台詞,卻也有趣。莫札特晚期交響曲是偉大的作品,早期交響曲大概沒有那麼高的價值,找個契機當作小品欣賞,我覺得也很有意思。整理分享如上。
參考資料:
音樂之友社「作曲家別名曲解說莫札特」
線上版莫札特總譜
維基百科「阿波羅與雅辛托斯」
2022年12月20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