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阮籍‧詠懷(徘徊蓬池上)

徘徊蓬池上,還顧望大梁。
綠水揚洪波,曠野莽茫茫。
走獸交橫馳,飛鳥相隨翔。
是時鶉火中,日月正相望。
朔風厲嚴寒,陰氣下微霜。
羈旅無疇匹,俛仰懷哀傷。
小人計其功,君子道其常。
豈惜終憔悴,詠言著斯章。

阮籍是陳留人,大約是今日開封市一帶,這首詩裏的蓬池、大梁也都在他家鄉的附近,或許這首詩是阮籍在家鄉時的作品。

詩中的他「徘徊蓬池上,還顧望大梁」,這時大概他也是在旅程上,或許這是他又一次的「率意獨駕」,又或許是正在前往遠方的路程上,不得而知,只能從他的詩句中,感受到這次旅程又是充滿著悽愴與憂傷。他描寫他觸目見聞與時節感受,他所看到的是一片遼闊的景象,「綠水揚洪波,曠野莽茫茫。走獸交橫馳,飛鳥相隨翔。」感受到的則是深秋的寒冷,「是時鶉火中,日月正相望。朔風厲嚴寒,陰氣下微霜。」在遼闊的空間中,霜風淒緊,獨自一人的他感受到的是「羈旅無疇匹,俛仰懷哀傷。

阮籍的詩常常都是極為憂傷的,但這首詩結尾卻是流露出他的堅持,「小人計其功,君子道其常。豈惜終憔悴,詠言著斯章。」讀阮籍的詩,儘管他不明言,常常還是可以感受到他心中充滿了憂傷與不平。他的不平大概不是因為他機運不濟,因為檯面上的各個政權都曾流露出想要爭取他的意思。更有可能的是他的心中對於做人處事有自己一套的想法,但時局的形式無法讓他的想法實現,而他不願意曲意逢迎,於是採取了避世的態度,因而產生了種種怪誕的行為。可是儘管他採取這種避世的態度,他心裏對世界的事事物物仍然是有想法的,所以他才會「詠言著斯章」。只是見到種種他想法相牴觸的事物,他還是會感到不舒服,這也正是他所有煩惱的來源。

阮籍的詩總是有許多是否有所影射的討論。這首葉嘉瑩在她的「阮籍詠懷詩講錄」中曾探討過,她認為曹魏嘉平六年九月甲戌(9月19日)司馬師廢了曹芳,十月庚寅(10月6日)司馬師立了高鄉貴公曹髦。「阮嗣宗這首詩中確實指的是當時發生的這件事情。」我覺得不能說葉嘉瑩的推論「不可能」,但我也不認為這「確實指的是當時發生的這件事情」。詩中明白寫出來的季節是秋天,但卻沒有明寫他的創作時間。阮籍一生中總共經歷了五十幾次的秋天,其中嘉平六年的秋天固然曾發生了被史冊所記載的事情,但其他的五十幾次秋天未必不值得他記憶。有太多事情被史書的作者忽略,因此除非作者明確說明他的創作所本為何,或者確實留下很明確的線索(如創作日期等等),否則我常常不是很喜歡將詩的內容比附於史冊事件的解釋。這樣的比附雖然有時常常可以是有趣的,而若將撲朔迷離的詩句斬釘截鐵地指涉現實事件,卻可能會扼殺了其他讀者的想像空間。我覺得失了想像空間的詩是很可惜的。


註解

徘徊蓬池上,還顧望大梁。
綠水揚洪波,曠野莽茫茫。
洪波:洶湧的波濤。
莽:叢生的草地。
茫茫:廣大無邊的樣子。
走獸交橫馳,飛鳥相隨翔。
是時鶉火中,日月正相望。
鶉火中:九月十月之交。
參見「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翫。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偪乎,親以寵偪,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緊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公曰:「何時?」對曰:「童謠云:『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脩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故書曰:晉人執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朔風厲嚴寒,陰氣下微霜。
羈旅無疇匹,俛仰懷哀傷。
羈旅:寄身他鄉的旅客。
俛仰:時間短促。
小人計其功,君子道其常。
荀子‧天論:「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計其功。」
豈惜終憔悴,詠言著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