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楚昭王與他的周邊故事

如果提到「楚昭王」,相信很多人第一直覺會是「他哪位?」雖然他可能名氣不大,但是他跟一些有名的歷史事件有關。最有名就是伍子胥復仇的故事:伍子胥為了報殺父之仇,帶領吳國的軍隊殺進楚國,這時倉皇出逃的楚國國君就是楚昭王。其次是孔子周遊列國,曾經受困於陳蔡之間,到了絕糧的地步,這時對孔子伸出援手的就是楚昭王。在這些故事裏,楚昭王有很重的戲份,然而都不是主角,大概他天生是配角命格吧。

雖然是配角命,史書記載的楚昭王,卻是好人好事代表,讀來舒服。以下簡單介紹楚昭王的生平、以及他做為配角的周邊故事:


1.美女與陰謀

楚昭王熊珍(有的史書寫作「軫」,即位前的名字是「壬」),是楚平王熊居以及秦國公主伯嬴的兒子。乍看之下大概是個很正常、血統正確的身世背景。他的父親可能是個帥哥,母親更是史書明文紀載的美人兒,估計這位熊珍長相大概不會歪吧?然而這看似美好的出身,卻籠罩著許多陰謀。

在熊珍出生前不久,楚國經歷了一段家族相殘的悲劇。熊珍的祖父楚共王有五個兒子陷入繼承權的爭奪,彼此互相殘殺,最後只有公子棄疾活下來,於西元前529年奪得了王位,他就是未來熊珍的父親。

棄疾大概也是一個帥哥,在他奪得王位之前曾經在蔡國待過一陣子,當時蔡國具陽的地方官有一個女兒,私奔投向棄疾,為棄疾生了一個兒子建。棄疾奪得王位後,改名熊居,兒子建成為楚國太子。不久,太子建已經到了該成家的年紀(15歲),太子少傅費無忌建議為太子擇偶,於是楚王熊居費無忌前往秦國,延聘秦國公主伯嬴,作為太子的未婚妻。伯嬴大概是秦哀公的女兒,長得很漂亮。一方是楚國太子、一方是美麗的秦國公主,乍看下猶如童話故事的美滿。

然而迎娶秦國公主的費無忌,先一步跑回楚國,向楚王熊居報告「秦國公主很漂亮」這件事。向準公公報告媳婦很漂亮是不是有點怪怪的呢?

原來費無忌跟太子建相處得不好,所以他想下一盤很大的棋,把太子搞死。剛好楚王熊居也不是個有節操的人(既然會搶兄長們的天下、大概也不介意搶兒子的未婚妻囉),費無忌就借用了熊居的無節操,開始埋父子之間的心結。就在費無忌的慫恿下,熊居決定由自己迎娶伯嬴,為太子建「另覓佳偶」。最後熊居與伯嬴生下了熊珍。

迎娶美麗的伯嬴之後,楚王熊居沒讓費無忌失望,開始猜忌太子建。先是派太子建出守城父。費無忌誣告太子有謀反意圖,楚王熊居先是召太子太傅伍奢來責難,繼而召喚太子,打算殺了太子。太子建察覺苗頭不對,逃到宋國去了。楚王繼續召喚伍奢的兩個兒子,只有大兒子伍尚前來,小兒子伍員逃走了。於是楚王熊居殺了伍奢與伍尚。伍員就是伍子胥,後來他投奔吳國,逐漸強大的吳國漸漸對楚國構成威脅。

(國君搶了太子的未婚妻,還生下兒子,會發生甚麼事呢?其實有前例可循:春秋初年的衛宣公搶了太子伋的未婚妻宣姜,生下了公子壽、公子朔。最後衛宣公、宣姜與公子朔聯手害死太子伋。殷鑑不遠。)


2.伍子胥逃亡

對楚昭王熊珍而言,伍子胥是他宿命的對頭。因為父親熊居與伍子胥的血海深仇,讓後來的熊珍經歷國破的慘劇,甚至自己的生命也受威脅

伍子胥,本名伍員,是伍奢的小兒子。當父親伍奢被楚平王熊居扣留時,伍子胥與哥哥伍尚接到楚王召喚的命令:「如果乖乖過來就饒你父親一命!」伍尚認為,父親將死而無所作為顯得不孝,然而弟弟伍子胥比自己更有能力報仇,因而決定自己接受召喚,讓弟弟出逃。楚王殺了伍奢及伍尚,伍子胥逃亡,追隨太子建到了宋國。

然而當時的宋國也不平靜,西元前522年宋國國內爆發「華氏之亂」而動盪不安,太子建再次轉進鄭國,受到國君鄭定公鄭寧的厚待。後來,太子建又離開鄭國到晉國,晉頃公對太子建說:「鄭國對你很信任,如果你當內應,晉國一定可以滅了鄭國。鄭國滅亡,這塊地就可以分封予你。」太子建答應了(好喔),回到鄭國,鄭人善待他如初。然而太子建也是多行不義自斃的典範,他對手下很暴虐苛刻,手下於是向鄭國人檢舉太子建與晉國的陰謀。鄭國人確認情報屬實後,就殺了太子建這個恩將仇報、吃裏扒外的白眼狼。這時是西元前519年。

太子建有一個兒子名叫勝。太子建被殺的時候,伍子胥帶著勝逃亡到吳國。到吳國必須經過楚國國土,在吳楚邊境的昭關,守軍起了疑心。伍子胥與勝狼狽的步行逃亡到江邊,這時後有追兵,情況危急,所幸有一艘魚船願意載他們渡江。到了安全的地方,伍子胥解下配劍對漁夫說:「這把劍價值百金,送給老丈你。」漁夫拒絕:「楚國發布懸賞令,抓到伍子胥懸賞粟五萬石,還可以有封爵。你項上人頭的價碼,可不是區區百金這麼便宜喔~。」

儘管暫時免除了性命之憂,接下來的路仍舊艱辛。伍子胥與勝兩人,大概是拋下了他們所有的隨從、行李逃命,僅得身免。而昭關在安徽省含山縣,吳國則在江蘇省蘇州,兩地相隔超過兩百公里。(用走路的,這段路程大概相當漫長,如果從宜蘭頭城出發,繞行北海岸,走到桃園大約兩百公里吧。)路上,伍子胥一度生病,後來是靠著乞討才到了吳國,依靠公子光的引薦,拜見了吳王僚。這時的吳王僚正躍躍欲試,想要幹一番大事業,而楚國災難的陰影愈來愈沉重了。

「現在,再會了,仁慈,人道,和感激!再會了,一切莊嚴的情意;我已代替上天給善人報償;現在復仇之神又給我全力再去懲罰惡人!」這是「基督山恩仇記」裏面的名言,恩怨分明。雖說是恩怨分明,然而只有29至30章是報恩,從31章開始到115章則是復仇──復仇的篇章總是比較精彩,漫長而精彩。伍子胥的故事大概也是這樣,他在吳國終於落腳,找到一個立基點,接下來就是他對楚國漫長的復仇了。

復仇的故事似乎總是受到歡迎,大概也是因為伍子胥家破人亡的遭遇,他的經歷使歷代許多讀者產生共鳴,因此渲染出如「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等故事。然而他的復仇,對未來的楚昭王熊珍而言自是一場惡夢。一切都是父親搞出來的恩怨,前人造孽,後人遭殃,自己實在無辜。復仇故事好看或許正在於這種衝突與矛盾:復仇彷彿天經地義,受池魚之殃的無辜又讓人百感交集,情緒累積的張力很容易就牽動人心。


3.很罩的哥哥

除了太子建以外,楚昭王熊珍還有幾個同父異母的兄長,包括公子申(子西)、公子結(子期)、公子啓(子閭),此外他還有一位小妹叫「季羋畀我」。史書沒有明確記載熊珍的成長背景,但是從他長大以後與幾位兄長的互動看來,這幾位留在楚國的兄長很照顧他,而且很挺後輩。由此推測,熊珍比較有可能是在一個很不錯的家庭成長的,或許這種背景,也造就他敦厚的個性吧。

熊珍第一次在史書中的明確事蹟,就是父親楚平王熊居去世,自己要即位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恰好可以看出哥哥對熊珍小弟弟的照顧:

太子建出逃以後,年幼的熊珍就被立為太子。西元前516年,楚平王熊居去世,令尹囊瓦(子常)以太子年紀太小(這時他很可能未滿十歲)、母親不是嫡母為由,想要立年長而德才兼備的子西為楚王,結果被子西強烈的拒絕:「廢黜太子的繼承權,會讓國家陷入混亂,讓君王陷入不義。太子的母親是秦國公主,秦國是我們楚國的好朋友,廢黜太子就是褻瀆兩國友好關係。廢黜嫡子是一件不祥之事,如果讓我繼位,我就要承受這個罪名,就算拿整個天下給我,我也不想承擔這個惡名。如果我即位,我一定先殺了令尹,因為他是讓我蒙羞的始作俑者!」令尹子常大概也沒想到子西反應會這麼大,怕怕,於是楚王熊珍順利即位。

話說,這樣的哥哥哪裏找啊!通常有一個可靠的大哥,對年幼的小弟弟而言,應該是一個極大的安全感來源。而熊珍小弟弟幸運的是,這樣的好哥哥他有三位。

由此看來,儘管父親楚王熊居可能是個心術不正的人,熊珍有可能是在一個令人安心的幸福家庭成長。他的三位異母兄長,也是後來替楚昭王熊珍支撐楚國的棟梁。對熊珍而言,治理楚國應該不困難,「找我哥」大概可以解決90%的問題吧!(可惜的是,這三位哥哥最後死於非命,不過這是楚昭王熊珍去世十年後的事情了。而這三位哥哥之所以會遭遇不測,也是因為他們照顧家人的善良,而低估了白眼狼的六親不認,令人唏噓。)

史書紀載的熊珍的兄長共有四位,只有太子建不是好人。太子建因為費無忌的壞心眼而流亡,留下了三位好兄長。費無忌作惡多端固然讓熊珍的未來多了很多恐怖的遭遇,但把太子建逼走,留下熊珍與三位成為楚國棟樑的好兄長,「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是福是禍真難評說。不過費無忌應該不需要考慮這麼多,在熊珍即位後不久,費無忌就因為自己多行不義,而惡貫滿盈了。

PS.有些地方會把「季羋畀我」寫成「季芊畀我」,例如四庫全書版的左傳。


4.死刑與滿意度

對楚昭王熊珍而言,某方面來看費無忌是父母的媒人,同是也是讓他與楚國倒楣的人。熊珍一生中大的劫難,就是伍子胥與伯嚭協助吳國攻下楚國都城,讓熊珍倉皇出逃。伍子胥與伯嚭正是被費無忌陷害之人的家族與黨羽,上演了精采的復仇記。然而費無忌並沒有活到這場復仇大戲,在此之前他就已經多行不義而自斃了。有趣的是,他的死還與執政者的施政滿意度有關。以下簡單介紹費無忌的末日:

在楚平王熊居去世,熊珍即位隔年(西元前515年),吳國趁楚國幼主在位興兵來犯。楚國派了多路軍隊迎戰,包含令尹子常、楚莠尹然、工尹麇、左司馬沈尹戌、左尹郤宛、工尹壽等,兩國軍隊對峙。結果吳國內部發生政變,吳王僚遇刺,公子光篡位為吳王闔閭。入侵楚國的吳軍主帥因而出逃投奔外國,楚軍也跟著退兵。

這批抵禦吳國的楚軍將領之中,左尹郤宛是個正直而個性好的人,所以很受國內人民的愛戴,很有人望。然而,他沒想到他的人望為他引來死神:費無忌與擔任左領的鄢將師忌妒郤宛,想害死他。

有辦法靠嘴巴害死人的,大概都有一副和善的臉孔吧。「放心啦我不會害你的~~」這種話從他們嘴裏說出,想必格外有說服力吧。郤宛會死於非命,就是相信了費無忌這個和善的死神費,陷入死局的陷阱而不自知。

為了安排陷阱,費無忌先跟令尹子常說:「郤宛想要招待你去他家喝酒。」接著跟郤宛說:「令尹想去你家喝酒。」郤宛不知這是圈套,聽了費無忌的話很緊張,說「我是個粗鄙的人,沒資格讓尊貴的令尹大駕光臨,令尹願意來,我真不知該怎麼招待他才好。你有什麼建議嗎?」費無忌說:「令尹是軍武迷,你可以準備一些盔甲、武器讓我幫你挑選,到時候在門旁陳列出來,令尹來了看到一定會很高興的觀賞,可以把他喜歡的兵器送給他。」郤宛不疑有他的照辦了。

到了約定的日子,好傻好天真的郤宛在家裏擺了兵器,等待令尹子常大駕光臨。另一方面,費無忌卻在子常身邊嚼舌根:「大人啊啊我差點害了你!郤宛他其實想要害你,連兵刃都在門口擺好了,你一定不能赴會啊!」子常派鄢將師前往探視,回報果然有甲兵,於是子常下令鄢將師進攻郤家,郤宛自殺了。這次行動演變成大清洗,郤氏全族都在清洗之列,也波及與郤氏友好的人,如楚國大夫晉陳也在這次清洗中喪命、而包含伯嚭在內的伯州犁後裔伯氏也舉族逃亡。(依照東晉徐廣的註解,郤宛是伯州犁的兒子,而伯嚭是郤宛的兒子。)

晉陳無辜的丟了性命,他的許多族人們逃過一劫,劫後餘生的族人們開始為晉陳及郤宛申冤。或許是因為郤宛很得人心吧,不久,「費氏、鄢氏蒙蔽楚國王室與令尹,而令尹卻信任他們,國家前途堪憂啊!」這樣的輿論漸漸形成,而且演變成對令尹子常的批評。面對滿滿的負評,讓子常很困擾。

這時,左司馬沈尹戌開始向子常咬耳朵:「大家都知道郤宛無辜,而你殺了他,因此遭到輿論抨擊。會的人都是執行死刑來讓自己免於被罵,而你是殺了人讓自己被罵,你在想什麼呢?大家都知道費無忌、鄢將師不是好東西,現在火都要燒到你身上了。最近吳王闔閭即位,蠢蠢欲動,我們局勢也不穩定。如果一旦發生甚麼變故,我看你也危險了。」令尹子常說:「這是我的罪過,我會好好去善後。」

於是,在當年的9月,正是肅殺的深秋時節,令尹子常殺了費無忌、鄢將師,連同他們家族一起屠殺殆盡。費無忌靠嚼舌根讓子常殺了郤宛,最後因為別人向子常嚼舌根而被殺,報應不爽,讓人解氣。對壞人處死刑,楚國人民開心了,對令尹子常的滿意度也回升了些,負評終於平息。然而,因為費無忌作亂而流亡在外的伍子胥與伯嚭,正輔佐著吳國,讓吳國成為楚國的勁敵。


5.貪婪的瓦哥

聽信讒言殺害郤宛受到抨擊、又殺死進讒言的費無忌平息民怨的令尹子常,他也是楚國王族後裔,是楚莊王的曾孫。莊王兒子公子貞字子囊,子孫稱為囊氏。子囊與子常祖孫檔都曾任令尹,子常如果穿越,大概可以自稱春秋時代的安倍晉三;子常的名字叫做「瓦」,他與楚昭王熊珍同輩,都是楚莊王的曾孫,而囊瓦年紀較大,依現在的習慣,熊珍大概會稱呼子常為「瓦哥」吧。

對熊珍而言,不幸的是這位瓦哥非常貪婪,因為他的中飽私囊,讓楚國的盟友變成敵人。背叛的朋友是最可怕的敵人,後來吳國彷彿開圖一般直接打到楚國首都,瓦哥子常大概「功勞」也不小。

蔡國與唐國是楚國的盟(小)友(弟),蔡昭侯有兩枚玉珮、兩件裘,他到楚國拜會楚王熊珍時,將一套珮裘獻給楚王,另一套自己穿。令尹子常很喜歡,想要,但蔡昭侯不願給,就這樣得罪了令尹子常。得罪了令尹,想走,自然是沒那麼容易囉~,於是蔡昭侯在楚國客座三年。同病相憐的有唐成公,令尹子常看上他的馬。後來,唐人、蔡人將馬匹、珮裘獻上,他們的國君才得以歸國。蔡昭侯回國後,立刻倒戈,投入晉國的懷抱,反過頭跟楚國作對。

西元前506年夏天,在晉國的指使下,蔡國攻滅了沈國。秋季,楚國為盟友沈國討公道,發兵攻打蔡國。對於想望復仇的伍子胥以及想要打敗楚國的吳國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良機。

春秋中期本是晉楚爭霸的局面。為了對付楚國,晉國扶持地處偏遠的吳國,漸漸吳國成了楚國的大敵,兩國很容易就打起來了。有時候兩國出兵了理由非常微小,例如大約西元前519、518年發生的衝突:楚國邊境的鍾離與吳國邊境的卑梁接近,兩個城各有養蠶的小女生,為了採集桑葉而發生爭執打了起來,雙方各自撂人動手,愈演愈烈。卑梁大夫甚至起兵攻打鍾離。楚平王熊居一聽到很生氣,派兵去把卑梁城打了下來;吳王僚這邊也很生氣,派公子光率兵把鍾離、居巢兩城打下來。

這個不知所謂的養蠶女戰爭發生的時候,伍子胥已經在吳國了,他向吳王僚進言:「再派公子光攻打楚國,一定會得到大大的戰果。」公子光卻跟吳王說:「楚國沒有這麼容易攻打。伍子胥是因為父親兄長被殺,自己想報仇,才勸大王攻打楚國。」後來伍子胥察覺了公子光想要「幹一票大的」,所以就推薦專諸給公子光,自己則與太子建的兒子勝去鄉野間,改行當農夫。

西元前516年楚昭王熊珍即位,前515年吳王僚派軍想要欺負年幼的熊珍,吳楚軍隊在前線對峙。這時吳國國內空虛,公子光覺得機不可失,讓專諸刺殺吳王僚而自立為吳王,稱為吳王闔閭。稱王之後的闔閭開始重用伍子胥,伍子胥向楚國復仇的機會終於來了。

闔閭即位以後,首戰於舒城打敗楚軍,想趁勝長驅直入攻下楚國首都,但孫武(寫孫子兵法的那位)認為對軍隊負擔太大,因而作罷。大約同時,伍子胥則向吳王建議:「楚國執政的人數眾多,像是多頭馬車,協調不佳。我們可以把軍隊分成三支來消耗他們,每次派一支,楚軍得到消息必定全數來迎戰,他們出發我們就返回,等他們撤退我們再發下一支。這樣楚軍一定疲於奔命。然後我們再派大軍出擊,一定會大獲全勝。」吳王採納了,這個戰術讓楚軍吃了很大的苦頭。

在前506年,因為瓦哥子常的貪婪,楚國與蔡國鬧翻。這時,吳王闔閭向伍子胥與孫武徵詢攻打楚國的對策,伍、孫二人回答:「楚國令尹子常貪得無厭,唐國蔡國都心懷怨恨,如果要出兵,要得到這兩國的協助。」吳王聽從了,與唐、蔡聯軍攻打楚國。吳軍乘船出發,在蔡國一帶上陸,之後進軍至漢水一帶,與楚軍對峙。

面對來勢洶洶的吳軍,令尹子常與司馬沈尹戌率軍迎戰。他們可能還不知道,不久的未來,楚國將在柏舉這個地方,遭遇自春秋時代以來最大的軍事潰敗。


6.柏舉之戰

西元前506年,吳國與蔡國、唐國聯軍進攻楚國。面對來勢洶洶的吳軍,令尹子常與司馬沈尹戌率軍迎戰。沈尹戌建議子常,由子常沿著漢水布陣阻止吳軍渡河,自己則繞道方城出發摧毀吳軍的船,接著佔領三條險峻的要道,取得地形優勢後,子常再渡河夾擊,一舉擊潰吳軍。商議之後,沈尹戌就離開,準備執行作戰計畫。

這時令尹子常的部下們卻慫恿子常:「如果依照司馬沈尹戌的計畫,看起來好像是沈尹戌獨自打敗吳國,奪得MVP。司馬沈尹戌在楚國的人氣已經超過令尹大人了,再這樣下去你的地位就危險了。」於是子常就不顧與沈尹戌先前定下的計畫,渡江與吳軍作戰。(有這樣的令尹,還需要敵人嗎?)結果從小別山至大別山,一共三次會戰,楚軍都討不到便宜,士氣低落。子常覺得無法戰勝,想要逃跑,最後被部下們勸阻,部下們認為應該血戰雪恥。不知聽到部下這麼說的瓦哥子常心裏怎麼想?燃燒小宇宙準備壯烈犧牲恐怕不合他的個性,大概更多是猶豫不決,可能還有些後悔沒有依照與沈尹戌約定的計畫獨自出擊吧。

十一月庚午,令尹子常率領的楚軍,與吳軍在柏舉對峙。這天早上,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王建議:「楚國瓦哥做人失敗(楚瓦不仁),手下沒有誓死決戰的決心。現在攻擊,他們的軍隊一定會潰散,再派大軍上場,必能一舉克敵。」這個建議闔閭並未接受。夫概王也是個很有個性的人:「所謂臣義而行,不待命者,不就恰好是我現在的最佳寫照嗎!」就自行率軍出發了。夫概王的預測很正確,一擊之下子常的軍隊就奔逃,吳軍大獲全勝。

楚軍大敗後,瓦哥子常拋棄了他率領的部屬逃跑,投奔鄭國去了。吳軍追趕楚軍到清發河岸。這時,方才打勝仗的夫概王制止吳軍的追擊:「困獸猶鬪,何況是人呢!楚軍前方是河流,若是覺得跑不了,一定會奮力抵抗,我們會吃敗仗。如果我們先緩緩,讓他們渡河,他們看到先渡河的有一條活路,後面還沒渡河的也會心動,就不會有戰鬥意志了。楚軍一半渡河的時候,就是最佳打點,此時攻擊必勝。」大概有了前次戰績讓夫概王發言力上升,大家相信夫概王對羣眾心理的略懂略懂,這次提議獲得採納,果然吳軍再次大勝。不久,吳軍又趁楚軍準備進食的時機進攻,楚軍狼狽的邊吃邊跑,再吞敗績。於是,吳軍逼近楚國的國都郢都,時間是柏舉之戰九天後(己卯)。

這時,楚王熊珍正在郢都。一直以來熊珍都像是故事的配角,此時終於要輪到他擔綱演出主角了。

可惜這次的劇碼是逃亡。(熊珍OS:我還是當配角好了……。)


7.逃亡

西元前516年十一月庚午,楚令尹囊瓦率領的楚軍在柏舉慘敗,九天後(己卯)吳軍逼近楚國的國都郢都,楚昭王熊珍與妹妹季羋畀我倉皇離開。一行人先逃入雲夢澤,在熊珍休息就寢時,一行人遭受盜賊襲擊,有盜賊以戈攻擊熊珍,王孫由余挺身而出擋在熊珍身前,肩膀被砍傷,暈了過去,所幸沒死。鍾建揹著季羋畀我,與熊珍一行人急忙逃走避難,目標是鄖。

鄖是楚國臣子鬬辛的封地。鬬氏是楚國著名的世族,鬬辛父親鬬成然是楚平王熊居奪位的大功臣,大概幫平王幹了不少壞事,所以熊居一開始讓鬬成然擔任令尹。只是鬬成然貪得無厭,最後被熊居殺死。熊居為了表現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人,將鄖分封給鬬辛。

當楚昭王熊珍一行人逃到鄖的時候,鬬辛的弟弟鬬懷說:「平王殺我們老爸,我們殺他的兒子,聽起來不錯吧!」結果被鬬辛拒絕:「你敢這麼做,我就殺了你!」開始對弟弟說教。(以下省略鬬辛murmur做人道理一千字。)

說教終了,或許還是擔心鬬懷會一時衝動而動手,鬬辛與弟弟鬬巢陪同楚王熊珍逃到楚國的小弟隨國。

吳國大概也有收到昭王投奔隨國的情報,派人去跟隨國交涉,說:「周分封在漢川的姬姓諸侯們,都被楚國滅了。現在楚國遭到天罰,你們也應該跟我們同心同德,不該庇護楚王。把楚王交出來,漢水以北的土地就是你的了!」熊珍一行人大概有感受到局面的危險,熊珍的兄長子期建議:「我跟大王長的很像(他我弟嘛),把我假扮成楚王獻出去,大王就安全了。」所幸隨人卜卦結果顯示不吉,所以拒絕了吳國:「隨國很小,又在楚國旁邊,是仰賴著楚國的寬大才延續至今。我們與楚國世代有盟誓,現在也一樣。你們吳國的對手不止楚王一人,殺了一個楚王,還有千千萬萬個楚王。如果你們有本事把整個楚國都打下來,有效佔領,到時候我們怎麼敢不聽你們的命令呢!」吳國使者於是知難而退,楚王熊珍一行人至此總算稍微能喘口氣,可以開始思考將來了。

這時楚國的狀況乍看之下很慘:楚國郢都陷落,已去世的楚平王被伍子胥及伯嚭鞭屍。有許多昭王的妻妾沒有逃走,可能被闔閭納入後宮,送了n頂的綠色帽子給熊珍。王室如此,其他的楚國人民受到的蹂躪可想而知。

但也有許多跡象顯示,楚國並非完全沒有希望:

(1)吳國也有內憂外患吳王闔閭本身就是政變奪位,然而吳國內也有其他人對王位有興趣,例如驍勇善戰的夫概王。當攻入郢都時,吳軍按照尊卑順序分別瓜分楚國大臣的宅第,吳王的兒子子山分到令尹的宅第,結果夫概王也看上這間豪宅,直白不客氣擺出要進攻的陣仗,子山怕怕灰溜溜跑了。(前述的鬬辛制止弟弟向楚王復仇,用的是道義的理由,然而他有打聽到吳國內部很多人對王位有興趣,推測內部有隱憂的吳國無力征服楚國,恐怕這才是他制止鬬懷勿殺楚王的真正原因。)除此之外,吳國南方的越國也開始崛起,楚、吳、越形成「蟬、螳螂、黃雀」的局勢。這都是吳國的不利因素。

(2)楚國還有能打仗的軍隊柏舉之戰後崩潰的楚軍是令尹子常率領的軍隊,然而還有其他楚軍。例如司馬沈尹戌聽聞柏舉戰況後,就放棄原先迂迴的戰術,回頭與吳軍作戰,並且在雍澨擊敗吳軍。雖然沈尹戌因此負傷而亡,也可以看出楚軍其實還有一定實力可與吳軍較量。

(3)楚國有外援楚昭王熊珍的母親是秦國公主,也就是說,秦國國君秦哀公是熊珍的外公或是舅舅(是外公的機率大些)。國君之間的親戚關係往往也代表政治關係,秦國本是楚國的盟國,這時候可能可以尋求秦國協助。

這三點裏面,前兩點是既成的事實,至於第三點,秦國雖然是可能的外援,要讓這個外援成為實在的助力,卻還需要加把勁。這時輪到伍子胥以前的好朋友申包胥登場了。


8.申包胥的眼淚

當楚昭王熊珍出逃隨國時,申包胥出使秦國討援軍。

申包胥與伍子胥本來是朋友。費無忌讒殺伍奢伍尚,伍子胥逃離楚國時,他告訴申包胥:「我一定會對楚國復仇。」申包胥回復:「加油喔!你能對楚國復仇,我也能讓楚國再次偉大。」

伍子胥說到做到,真的帶領吳國軍隊進攻楚國,長驅直入,攻下郢都,將楚平王鞭屍。申包胥派人對伍子胥說:「你為了報仇,做的太過分了。我聽過「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這個說法。你以前是平王的臣子,現在將平王僇屍,這不是完全罔顧天道嗎!」伍子胥回復:「幫我向申包胥表示遺憾。報仇長路漫漫,我怕還沒完成就掛了,所以倒行逆施就是我的處事原則。」

伍子胥真的復仇了。輸人不輸陣,於是申包胥遠赴秦國討救兵,以實踐當初說的復興楚國的話語。不過,秦國過去可能是楚國的好朋友,現在國際局勢又有微妙的變化,這要從數百年的晉楚爭霸史說起:

春秋中期自晉文公重耳在城濮之戰取得勝利以來,開啟了漫長的晉楚爭霸。多數時候晉國佔上風,但也無法把楚國打趴。最初秦國與晉國是好麻吉,而晉重耳去世之後,在大鷹派先軫的謀劃下,晉軍在殽截擊結束遠征歸國的秦軍,秦軍全軍覆沒,秦晉之好畫下終點,變成世仇,之後雙方打得不可開交。「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大概在這氛圍下,秦哀公與楚平王達成聯姻的共識,秦國公主伯嬴遠嫁數百里之遙的楚國。然而也正在此時,晉國六卿強盛,自相攻伐,漸漸無力與外國冤家了。秦晉上一次大規模交兵是在西元前559年,晉悼公派兵擊敗秦軍,距離柏舉之戰的西元前506年,已是53年前的往事。這時秦哀公已即位31年,大概也邁入老年期了,他,還肯為了楚國仗義出兵嗎?

申包胥到了秦國朝廷,說明求助的原委後,秦哀公說:「你的請求我們收到了,你先去旅館安頓下來,我們會好好規劃。」申包胥大概知道這是個軟釘子,他回復道:「我們的主君熊珍大大流落街頭,我怎麼敢去旅館休息到爽呢?」他不肯離去,開始哭哭,據說他一共哭了七天七夜。最後秦哀公被感動了,申包胥眼淚外交,成功。

秦哀公再次接待申包胥,並依當時外交傳統賦詩言志,秦哀公吟詠了秦風的名篇「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脩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脩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文大意是我們是同仇敵愾的袍澤,一起面對仇敵。(袍是長袍、澤是內衣、裳是下衣。)引用這首詩用得很好,背景合適且誠意滿點。秦哀公九頓首後禮成,秦哀公派遣將領子蒲、子虎,率五百乘戰車(共約37,500人)隨申包胥援救楚國。

次年(前505年),秦軍發兵前往楚國。這時,越國趁吳國國內空虛時進兵吳國,吳國分兵攻擊越國,大概留在楚國的吳軍實力也有受到一些影響吧。抵達楚國後,子蒲說:「我們沒有跟吳國作戰的經驗,不知道對方底細。」於是讓楚軍先發迎戰吳軍,秦軍從稷與楚軍會合,擊敗了吳國的夫概王。接下是大亂鬥:楚國的子西也率軍在軍祥擊敗吳軍。七月,楚子西與秦子蒲帥軍滅唐國。九月,吳夫概王在吳國自立為王,可是打不贏闔閭,所以投奔楚國,楚國把堂谿封給夫概王,而後稱為堂谿氏。吳軍一度在雍澨打敗楚軍,旋即被秦軍打敗。楚子期用火攻擊潰駐紮於「麇」地的吳軍。最後雙方在公婿之谿決戰,吳軍大敗,吳王闔閭率軍歸國。

這年九月,逃亡在外的楚王熊珍再次回到郢都。


9.表揚大會

西元前505年九月,楚昭王熊珍回到郢都,結束了他大約10個月的「出國深造」之旅。許多電影結束前往往有表揚大會,像是「葛來分多加十分」之類,熊珍從流亡系畢業後,自然也不能免俗,要好好表揚一起出國的同學們。這次表揚大會大概有一定的規模而成為典範,百餘年後的莊子與他的徒子徒孫在編纂寓言時,還把楚王熊珍行賞事蹟拿來二創。

比較特別的有受表揚對象有:

(1)鍾建

這次逃亡過程中,鍾建曾經揹負著季羋畀我逃跑。羋妹妹應該是熊珍的同母妹,考量她的母親應該是伯嬴,羋妹妹是正妹的可能性很高(google搜尋木村光希)。這時羋妹妹已經到了論及婚嫁的年紀,可是當熊珍提出這個話題時,妹妹一口回絕,她說:「女生不可以跟男生靠近,而鍾建已經揹過我了。」熊珍於是讓妹妹與鍾建結婚,並且讓鍾建擔任樂尹。

楚國的鍾氏似乎出了很多與音樂相關的人才,最有名的大概是伯牙的知音鍾子期,此外還有曾經被晉國俘虜的音樂家鍾儀,在晉國彈琴時仍不忘楚國的樂調,不卑不亢的讓晉人感動,放歸楚國。(鍾氏大概是楚國的音樂世家,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鍾建是鍾儀的後裔,而鍾子期是鍾建的孫子。鍾建平常大概會搬樂器,鍛鍊出強大的肌耐力,所以羋妹妹在他背上很舒服,就愛上鍾建歐巴了?誤很大。)男生有音樂才華、女生是正妹、男主揹負落難的女主逃難,聽起來很像連續劇的劇情吧!

(2)鬬辛、鬬巢、鬬懷

鬬氏三兄弟,鬬辛、鬬巢受賞是實至名歸的,但是鬬懷他在熊珍跑路過程中,曾經動念想要殺了熊珍為父報仇,如今竟也成了獎賞的對象?熊珍的兄長子西這時大概已經是楚國令尹,他建議熊珍把鬬懷的名字拿掉:「鬬辛鬬巢是應該獎賞的,鬬懷反而是該殺的,而如今全部一視同仁褒獎,會讓下面的人感到不知所措。」熊珍說:「這我有想過,陪同我是以禮侍奉君王,想殺我的則是以禮侍奉父親。一併獎賞,也是很合理啊。」

(3)申包胥

靠眼淚感動秦哀公,為楚國帶來援軍的申包胥無疑是大功臣,然而他也是個很有個性的人,他不願意接受獎賞。他說:「我是為了國君,不是為了自己。國君現在安全了,我的願望就已經達成了。」於是逃賞不肯接受。

莊子讓王篇有一則故事:楚昭王逃亡時,屠羊說跟隨昭王出逃。返國後昭王獎賞一起出國深造的同學們,屠羊說拒絕:「大王你失去國家,哥我失去屠羊的地方。大王回國,哥我也回來屠羊。對我來講我的爵祿已經都回來了,又何必賞賜呢?」雙方你來我往辯論一番,屠羊說最終沒有接受賞賜。讀到這則寓言,我覺得跟申包胥逃賞有點相像,或許有受到申包胥故事的啟發吧。


10.間奏

吳軍撤出楚國,楚昭王熊珍重新回到郢都,大約此時,熊珍的兄長公子申(子西)擔任令尹,成為楚國的執政者。子西擔任令尹的時間很長,從西元前505年左右開始,至西元前479年子西死於非命為止,一共大約二十四、五年。

西元前504年,吳軍撤軍後的隔一年,吳、楚又發生了一次戰爭,這次楚國水陸軍都慘敗,喪失了很多將領。這次敗仗對楚國心理的影響很大,畢竟才剛經歷過一段國破家亡的時光,好不容易復國,又吃了大敗仗。只有令尹子西反而因此而高興:「大家有危機意識,我就可以順勢來改革了!」於是在子西的主導下,楚國由郢遷都至鄀,並且做內政改革。在動盪的時刻,一般人是擔心不已,而據說厲害的商人則是能在此時看到商機。由此看來子西的政治才能應該很強,在大家都很惶惑不安的時候,他看到的是改革的時機。也多虧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讓楚國能再次偉大。

子西擔任令尹的時間很長,一共大約二十四、五年。而這段時間,國際上的鎂光燈大概都落在吳國身上:西元前505年吳國雖然敗給秦楚聯軍,次年就扳回一城。稍後的前496年,吳王闔閭攻擊越國,被越王句踐射傷,之後傷重去世。由是,吳國改將注意力放在越國,楚國的壓力也因此減輕了不少。內部一位對自己很好、行政能力又很強的哥哥擔任政府首腦,外部強敵吳國的注意力又轉向了,這時昭王熊珍日子應該過得很平穩而順遂吧。

最苦的是夾在吳楚之間的小國們,特別是陳、蔡兩國。

蔡昭侯與吳國聯軍參加了柏舉之戰,自然是把楚國得罪得徹徹底底,所以梭哈押寶在吳國這一邊。但是,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想不到,怎麼殺出一個越國把吳王闔閭斃了?吳國收回對楚國的關注,把注意力放到南方越國身上。於是,蔡國要倒楣了:前494年,楚國攻打蔡國,這時吳軍正在準備跟越王句踐決戰。小小的蔡國當然不敵再次偉大的楚國,蔡昭侯請降,楚國將蔡國遷徙至江汝之間。楚軍離開後,大約此時已經有越王句踐向吳王夫差投降的捷報吧,蔡昭侯又叛向吳國,將國家遷至靠近吳國的州來。不過蔡昭侯遷徙的決定沒有得到大臣的支持,於前491年,蔡國大臣政變殺死蔡昭侯,也正在這一年,周遊列國的孔子抵達蔡國。

至於陳國,本來也是楚國的小弟。當初吳國攻入楚國郢都之際,也有邀請陳國參加進攻楚國的聯軍。當時剛即位的陳懷攻與大臣評估評估吳國外強中乾,不宜背棄楚國,所以拒絕了吳國的要求。然而吳國後來再次打敗楚國,又邀請陳懷公來拜訪,前502年,陳懷公心裏很不安地踏上旅途。事實證明陳懷公的第六感是對的:他沒有回到他的家園,他被扣留了,同年死於吳國。陳懷公兒子陳湣公即位。陳湣公初期國策大概是親楚國的,所以在前494年,曾經被吳國攻打過一次,吳國奪走了三座城池。

時間到了西元前489年,吳國再次攻打陳國。經歷過五年前的敗仗,陳國大概非常害怕這時如日中天的吳軍,於是向楚國求援。接到陳國的求援訊息,這次楚王熊珍決定自己率軍前往,隨行的包括公子申(子西)、公子結(子期)、公子啓(子閭)等三位兄長,子西是令尹,子期這時當也已擔任司馬,一行人浩蕩出發了。

這時,是楚昭王二十七年,也是熊珍他在世的最後一年。


11.相約殉情

死生亦大矣。據說生命終結前,往事會一幕幕浮現,猶如跑馬燈一般,讓逝者最後一次回顧自己的生涯。西元前489年,楚昭王熊珍逝世,他的人生跑馬燈會播放些什麼呢?人的一生值得回味的事太多,而史書篇幅太少,肯定無法完整容納他珍藏的回憶。然而,假設史書記載為真,昭王熊珍大概一定會憶起他多年前與越姬的往事吧!這段往事記載於列女傳,要從多年前的出遊說起:

越姬是越王句踐女兒,與蔡姬都是楚昭王熊珍的伴侶。一次,楚王熊珍親自駕車出遊,蔡姬、越姬分別在熊珍左右。熊珍開車登上附社的高臺,眺望雲夢的園林。有車子、有女人、有美景,年輕的熊珍應該很懂玩哦。

熊珍覺得開心,回頭問了兩位女伴:「開心嗎?」蔡姬回答:「開心!」熊珍說:「活著的時候與妳們同樂,真希望死了以後也可以跟妳們一起同樂!」蔡姬說:「在大王面前,我們蔡國國君就像大王的腳力一樣為大王效勞。所以小妹就像供品一樣,被當作禮物送給大王,如今地位上升與妃嬪並列。我當然願意與大王活著時同樂、死於同時。」熊珍回頭跟紀錄的史官說:「她說的哦,記下來,蔡姬答應要跟我同生共死。」

接著熊珍問越姬「妳呢?」越姬說:「現在快樂是快樂,但這快樂無法長久。」熊珍說:「我想要跟妳這般快樂活著,這般快樂死去,不行嗎?」越姬說:「以前楚莊王曾經有三年時間沉溺於淫樂,不聽政事,後來改過,才稱霸天下。妾身希望大王可以效法先王,不要耽溺於玩樂,要勤於從政。以前大王也是曾派使者來我們越國下聘,我們在太廟受禮。我們女子只在彰顯國君善良的時刻奉獻生命,而不以向下沉淪的殉情為榮。我不跟你約這種事情。」熊珍聽了大概肅然起敬,然而還是很寵愛蔡姬。

歲月荏苒,到了西元前489年。這年天有異象,有像是紅鳥的雲圍繞著太陽,持續三天。周太史說:「這象徵大王被妖氣包圍。如果祭祀作法,可以把妖氣轉移給令尹或司馬,大王就安全了。」令尹(子西)與司馬(子期)也說「責任來我就扛」之類,準備承擔這個不祥之兆,但是被楚王熊珍拒絕了:「令尹(子西)與司馬(子期),就像是我的手腳。把心腹之疾移到手腳,畢竟還是在我身上。如果我一生沒犯甚麼大錯,上天怎麼會讓我枉死;假使我真的有罪而受到天罰,那也是我應得的。」

當陳國的求救訊息傳達時,楚王熊珍說:「父王與陳國國君曾歃血為盟,這次陳國求援,不可不救。」這次熊珍親自率軍出發,隨行的包括公子申(子西)、公子結(子期)、公子啓(子閭)等三位兄長,越姬與蔡姬也隨行服侍。大軍開到前線的「城父」駐紮,準備與入侵陳國的吳軍開戰。這時已是農曆七月天,初秋時節。

這時楚王熊珍的身體不是很舒服,占卜的官員說是附近的河神作祟,請熊珍祭祀河神。熊珍拒絕了:「依照以前傳下來的祭祀規矩,我們不能亂拜拜,楚國國內有江漢雎章等河流,是我們國內的守護神,祂們才是我們要祭祀的對象(祭不越望)。這邊的河神與我們國家無關。」

開戰前可能照例也都要占卜。而這次占卜結果不好:占卜「進攻」顯示「不吉」、「撤退」也顯示「不吉」。楚王熊珍看了這個結果報告,加上身體不太舒服,大概只能搖頭苦笑吧:「看來這次我難逃一死了。與其背棄盟友逃跑比死還不如,我寧可與吳國的敵人戰鬥而死。」熊珍下定決心出戰而死,於是準備安排後事。

大約這個時候,越姬跟病重的熊珍說:「大王你太偉大了。現在,我願意跟你同生共死了。以前你耽溺於淫樂,所以我不想跟從你,現在你是有德的君王,大家都願意為你而效死,何況是妾身呢!」熊珍說:「以前是在玩,我開玩笑的。如果妳真的自殺,反而會變成我的罪過。」越姬說:「以前我口頭雖然沒有答應,但我心裏早已答應了。我不是因為聽從你的喜好慾念而死,我是為了彰顯你是有道之君而殉死。」於是越姬自殺。至於本來約定陪同熊珍共死的蔡姬則反悔沒有自盡。蔡姬與越姬大概可以用「約是不約、不約是約」當註腳吧。(警語:自殺不能解決問題。)

熊珍與越姬有一個兒子,叫熊章,然而熊珍並不打算傳位給熊章,他心中的首選是他的兄長、治國有方的令尹子西。子西拒絕了。(這是子西第二次拒絕楚王的位子,第一次拒絕事楚平王熊居去世時,當時令尹子常想要立子西為王,子西堅拒,擁立熊珍為王。)面對拒絕王位專業戶的子西,熊珍大概也是兩手一攤吧?接著他找上司馬子期,子期也拒絕了。最後找上子閭,子閭拒絕了五次後,表示「勉予同意」。

安排好後事,熊珍命楚軍對位於大冥的吳軍發動攻勢。然而熊珍身體大概本來就已經很虛弱,再加上戰事的操勞,他很快就不行了。七月庚寅日,楚王熊珍病故於城父。

然而,本來安排好要繼位的子閭說:「大王不把王位傳給自己兒子,而讓予臣下,這種大無私的胸懷,我們怎麼能不銘記在心呢!聽從國君的安排,故然是臣子的義務;擁戴國君的後裔,也是臣子的義務。」於是子閭就去找子西子期兩位兄長商量,先封鎖消息,然後以「母親守信,兒子必定懂做人處事的道理」為理由,祕密迎立熊珍與越姬的兒子楚惠王熊章繼承王位。而入侵陳國的吳國也退兵了。

就這樣,在位27年的熊珍離開了人間。以現在的平均年齡,熊珍並不長壽,大概享年只有三十幾歲吧。

當熊珍駐軍城父的時候,周遊列國的孔子正受困於陳國、蔡國之間,局勢危急。熊珍發兵為孔子解圍,兩人因而有了交集。熊珍面對死亡時,他顯得從容而不慌張,堅持原則,沒有要刻意求助於鬼神的意思。面對死亡處之以淡、生命最後仍堅守原則的態度,大概也讓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孔子大大欣賞:「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熊珍生長於楚國,從流傳下來精美的楚辭來看,楚國人應該是特別宗教信仰虔誠的民族,相較起來,熊珍實在不太像是一般楚國人。只是越姬因為他年輕時的戲言而自盡,或許他辭世前胸口還是有滿滿的感歎吧。

看到楚昭王的名字,我很容易想到某一部古老的電視劇中的對白。劇中女主角未婚夫在婚禮前跑了,女主角有感而發問了曾是未婚夫室友的男主角:「你看過畢業生這部電影嗎?女主角在婚禮當天和別人跑了的電影。跑掉的人可以拍成一部戲,被留下來的人會怎麼樣呢?」「配角是照不到聚光燈的,不是攝影機追逐的對象。」「要等到何時自己才有出場的機會啊?」「妳可以這麼想,就當作是很長很長的休假。…(略)…」

補充1:史記記載楚昭王想要以書社地七百里給孔子當封地,被令尹子西勸阻。子西的理由是:孔子有子貢、顏回、子路、宰予等人才,若有土地,孔子祖述三皇五帝的治道,將來可能會後患無窮,成為楚國大敵。於是者個議案被擱置。然而考量顧頡剛古史辨裏的名言「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時有堯舜,到戰國時有黃帝神農,到秦有三皇,到漢以後有盤古等」,與孔子同時的子西應該不會用三皇五帝當典故才對。估計史記這段話恐怕是戰國末期少數儒者的二創,被司馬遷編纂史記採入。附上史記原文供參考:昭王將以書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諸侯有如子貢者乎?」曰:「無有。」「王之輔相有如顏回者乎?」曰:「無有。」「王之將率有如子路者乎?」曰:「無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無有。」「且楚之祖封於周,號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業,王若用之,則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數千里乎?夫文王在豐,武王在鎬,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據土壤,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孔子世家)

補充2:楚昭王熊珍出生年不明,連他的母親伯嬴來到楚國的年份,史書記載都有出入。伯嬴來到楚國的時間點:史記楚世家記載於西元前527年(楚平王二年),秦本紀記載於前526年(秦哀公十一年),左傳記載於前523年的1月(魯昭公十九年)。一般而言,如果左傳與史記的記載不同,我會傾向於相信左傳。然而伍子胥列傳提到在前519年,伍子胥與太子建的兒子勝在昭關徒步逃亡,假設伯嬴前523年到楚國,最快同年15歲的太子建與新老婆生下勝,到了前519年,勝的年紀虛歲5歲(實歲3至4歲之間),這個年紀的小朋友與伍子胥阿北在昭關徒步奔跑...,這不是不可能,但感覺各方面都稍微勉強了點。所以我傾向於相信史記記載的年代,猜測大概是前527年楚平王派費無忌出發、前526年1月伯嬴抵達楚國,對照昭關賽跑比賽,這個年代成立的機率或許大些。


12.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是一個出自於劉向「新序」裏的故事: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周遭環境充斥著以龍為主題的事物,龍紋的鉤、龍紋的鑿子,乃至於房子的裝潢也都是龍,他簡直就是龍系列產品的最佳代言人。葉公是楚國的大名人,他對龍的喜好不脛而走,乃至連天上的龍也知道了。龍很高興,於是來到葉公家,從窗戶探出頭來,長長的尾巴佔據了廳堂,大概想給粉絲一個驚喜見面會吧。沒想到到驚喜變成驚嚇,葉公嚇得失魂落魄,倉皇中逃走。原來葉公喜好的是龍的形象,而非喜歡真龍啊。

這個故事相當出名,不時可以看到把「葉公好龍」當作成語的例子,例如漢章帝時,侍中竇憲欣賞班固,班固推舉的崔駰卻沒有得到竇憲的款待,漢章帝說:「公愛班固而忽崔駰,此葉公之好龍也。試請見之。」包括我在內,大概許多人都受到「葉公好龍」這個成語的左右,想到葉公的印象,就是一個表裏不一、被龍嚇破膽的膽小鬼吧!然而這次在查楚昭王熊珍資料時,發現這位葉公子高,在熊珍身後的楚國扮演了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是個有見識的大人物。以下補充一下這位葉公的事蹟,作為楚昭王熊珍故事的後話吧:

葉公子高是司馬沈尹戌的兒子,名叫諸粱,字子高,封於「葉」,依當時的習俗稱為「葉公」。他最為人所知的是被龍嚇傻的傳說,然龍是想像中生物,這傳說可置不論。葉公可能是個一位瘦弱的人,他比較可靠的著名事蹟,其一是跟孔子討論為政之道、其二是他平定白公勝之亂。

孔子與葉公大約是西元前489年見面,孔子從蔡國去葉城拜訪葉公。大概見面前,孔子先派子路通報,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呢?子路維持了他一貫的形象:「我不知道耶。」事後孔子跟子路說:「你怎麼不跟他說:孔老師這個人啊,努力做事的時候會忘了吃飯,開心的時候會忘了憂愁,連自己老了都不知道!」後來孔子與葉公碰面,葉公問孔子為政之道,孔子說:「讓在地人覺得爽,遠方的人就會想要過來一起爽。」不過葉公與孔子對於何謂正直有歧見,葉公說:「我們這裏有很正直的人,父親偷了羊,兒子出來作證舉發。」孔子說:「我們這裏所謂正直的定義不同,父親幫兒子cover,兒子幫父親cover,這之中自然就有正直的存在。」

大約就在這次碰面後不久,楚昭王熊珍去世,子西、子期、子閭三人擁立熊珍的兒子熊章繼位。這時政務大約都是令尹子西主導,他想到前太子建還有一個兒子王孫勝,目前流落在吳國。王孫勝算起來是子西的姪兒,子西大概是很在乎親情的人,他想要把流落在外的王孫勝找回來。葉公覺得不妥,向子西進諫:「王孫勝是個無法放下仇恨的人,偏偏他個性才幹又足以吸引組織羣眾。如果他來了,不重用會讓他火大,若重用他,照他的貪得無厭的個性,必定無法安分守己,必定引發禍端。我很敬愛你與司馬子期,怕你們會遭遇不測,所以一定要勸諫你。」子西說:「我會用愛來教化他。」葉公說:「不對。只有仁人可以教化。不仁者,你對他好他就佔你便宜,對他不好就怨恨你,捧他他就想要更高的地位,貶低他就心生恐懼,然後惡向膽邊生,想要做亂。」葉公後來還舉了許多例子,說明不適合找王孫勝回楚國,子西聽了却笑笑的說:「你真是太在意辯論的輸贏了。」他沒有採納葉公的意見。於是西元前487年,王孫勝回楚國,被封為白公。葉公則稱病,住在蔡國。

不幸的是葉公的判斷正確,太子建是白眼狼,白公勝也是。太子建當初恩將仇報,想做內應讓晉國攻滅收留自己的鄭國,被發現而死。白公勝回到楚國,也不論曲直,就一直嚷著要討伐鄭國為父報仇。子西一開始藉口國力不足推辭,後來大概禁不住白公勝一再murmur,就答應要出兵,大概想做個樣子打一下,應付白公勝吧。恰好此時晉國出兵攻打鄭國,鄭國求救,楚國出兵為鄭國解圍,雙方還歃血為盟。

這讓白公勝怒了:「我這才知道,我身邊也有鄭國人!」這下,白眼狼血統的他,把子西等楚國政府官員當作仇人了,放話要殺令尹子西與司馬子期。子西聽到大概還不相信:「阿勝現在還是我羽翼下的蛋,以後他成長了,楚國令尹司馬的位置捨他其誰呢!」白眼狼阿勝聽聞,說「令尹子西真是狂妄,我非殺了他不可!」於是,西元前479年,白公勝作亂,殺令尹子西、司馬子期。據說子西死前以袖子掩面,大概是懊悔自己識人不明、又沒有聽從葉公等許多人的諫言吧?子期之死則壯烈非常,說:「我以前就是以武勇侍奉君王的人,最後一刻也要維持本色!」他以豫章樹打死數名敵人後奮力戰死。白公勝想擁立子閭為王,子閭拒絕,於是白公勝殺了子閭。屈負揹著楚王熊章去昭王夫人之宮避難。

悲劇發生時,葉公子高正在蔡國,他是:「令尹大人不聽我的諫言讓我很不高興,但我很敬愛令尹大人對楚國的貢獻,楚國能從廢墟中重新站起來,都是大人的功勞。我決定為令尹大人報仇。」這時,方城以外的楚人大概公推葉公為總大將,葉公說:「白公勝是個行險徼幸的人,這種人很容易自爆。」要大家稍安勿躁。不久,白公勝殺害來自齊國的賢大夫管修(管仲後裔),葉公認為時候到了,於是率軍進攻。

大概白公勝真的不得民心,葉公的來到大受歡迎,原從屬於白公的箴尹固甚至倒戈,葉公大獲全勝,白公勝自殺。

平定白公勝之亂,葉公子高身兼令尹、司馬兩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等到國家稍微安定了,葉公將令尹讓予子西的兒子公孫寧(字子國)、將司馬讓予子期的兒子公孫寬,自己則放下權力,告老回到自己的封地葉城。

這就是文武兼備、能審時度勢,又瀟灑功成不居的葉公子高沈諸梁。我本來對他的印象是「膽小鬼」,誰叫他被龍龍嚇到六神無主呢!直到近來在整理楚昭王熊珍的事蹟,讀到葉公子高相關記載時,才覺得史書裏的沈諸梁形象與「葉公好龍」的形象差距頗遠。因此簡單整理如上。葉公平定白公之亂,涉及了楚昭王熊珍身邊許多人的最終結局,以葉公作為「最佳男配角」楚昭王熊珍周邊故事的結尾,似乎也很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