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

曖曖內含光的兒子 - 崔寔

崔寔是座右銘作者崔瑗的兒子。崔瑗座右銘有「曖曖內含光」這個為人所知的名句,我覺得這也是形容他兒子崔寔最好的形容詞。以下整理摘錄一些崔寔的資料,分享一下這對有趣的父子。


崔寔略歷

崔寔字子真(「寔」與「實」是同意字,  某些時候也會被記載為「崔實」,  又有一說他的名字是「台」,字「元始」),是崔瑗的兒子。崔寔出生年份不詳,西元143年父親於洛陽逝世,崔寔隱居於墓側服喪。喪期結束以後,三公都徵辟他做官,崔寔沒有答應。漢桓帝(146年-168年在位)初年,崔寔以郡舉開始他的宦途,歷任郎、議郎,擔任大將軍梁冀府的司馬時,曾與邊韶、延篤等著作東觀,之後擔任五原太守。

五原郡(地點在今日內蒙古的包頭市)是漢代的邊陲地帶,當地適合麻枲(火麻,可做紡織原料)生長,然而在地人不懂得紡織,冬天也僅是用草來保暖,面見官吏時,就以草纏身作遮掩。崔寔在他的作品「政論」裏描寫他看到這個狀況,「令人酸鼻」,於是變賣物資作為資本,遠赴雁門郡廣武縣(地點在今日山西省的忻州市一代)延攬紡織師傅,教導當地人紡織,讓當地人免於寒苦。(崔寔政論:「僕前為五原太守,土人不知緝績,  冬積草伏臥其中,若見吏,以草纏身,  令人酸鼻。吾乃賣儲峙,得二十餘萬,  詣雁門廣武迎織師,  使巧手作機乃紡,以教民織。」)除了這個愛民的政績外,崔寔也加強邊防,當時北方的游牧民族常常侵犯邊界,崔寔的五原郡是邊境防備最為著稱的。

卸任五原太守後崔寔任議郎,與諸儒博士定五經。159年,漢桓帝殺大將軍梁冀,崔寔因曾在梁冀手下工作,受到牽連,被禁錮數年。後來鮮卑族數次侵犯邊界,朝廷詔三公舉薦人才,司空黃瓊(161年再度出任司空)推薦崔寔。崔寔官拜遼東太守,然而在赴任途中母親去世,崔寔歸葬行喪。服喪結束,崔寔官拜尚書,然而數月後就稱病免歸。

最後,崔寔於漢靈帝建寧年中病逝。(此年號使用於168-172年)他去世的時候家裏貧窮,沒有錢財辦喪事,時任光祿勳的楊賜、太僕袁逢、少府段熲等人為崔寔準備棺槨,大鴻臚袁隗為崔寔立碑。(楊賜、袁逢、袁隗、段熲等人後來都歷任三公,是當時顯赫的世族。)


崔寔的年紀

後漢書並沒有記載崔寔的生卒年。崔寔父親崔瑗於143年去世,此時崔寔已經能一手為客死異鄉的父親操辦喪事,估計此時他已成年;又,崔寔堂兄崔烈於193年任城門校尉,李傕攻入長安的時被亂兵所殺。假定崔烈去世的時候70歲左右,崔寔的出生年大概是120-125年之間、去世於168-172年,享年大約40-50歲左右吧。(中華書局「四民月令校注」的作者石聲漢推斷崔寔大約出生於103年,其論據是崔寔能妥善操辦父親喪禮,必是老成持重之人。然而若崔寔出生於103年,則崔寔堂兄崔烈去世時必定超過九十歲,不易想像。所以我對此略有存疑。)(然而除了崔寔出生年代以外,石聲漢還據史書考證了崔寔傳中許多年份的問題,許多討論很有啟發。只是考證很細,就不在此多抄書了。)


崔寔的家族

崔寔是博陵崔氏的成員。博陵崔氏是從漢朝綿延到五代的大世族,歷代都有人出任官職。他們的先祖是齊國的公族,是齊太公之子齊丁公的後裔。崔氏最早聞名於史冊的是崔杼,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現於左傳宣公10年,最後於襄公27年去世,活躍於史冊53年之久。崔杼最著名的事蹟,是因為國君齊莊公與老婆棠姜私通而殺害國君、其後又被政敵慶封乘隙而入幾乎滅族,最後自殺。崔杼與棠姜的兒子崔明出奔魯國,其後裔在漢朝初年分別定居於清河郡東武城縣以及涿郡安平縣。東漢設置博陵郡,安平縣隸屬於博陵郡,定居於此的崔氏成員就被稱為博陵崔氏。

崔寔父親崔瑗,字子玉,東漢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以收錄於文選的「座右銘」為現代人所熟悉。座右銘勉勵自己要「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然而崔瑗早年有為兄長報仇而殺人亡命,後來幸而遇赦的經歷,又常因為招待賓客準備太過豐盛而家無餘財,似乎崔瑗本身是個豪爽的人,座右銘是因為自己做不到「收斂」而寫來自我勉勵的。

崔瑗似乎在死前仍不改他豪氣干雲的態度,臨終時向兒子說:「人是承受天地之氣而生的,生命結束的時候,精氣歸於天,骸骨還於地,天地間有哪裏不能埋葬我的形骸呢!所以不需要歸葬故里,至於別人送的奠儀通通都不可以收!」(夫人稟天地之氣以生,  及其終也,歸精於天,還骨於地。  何地不可臧形骸,勿歸鄉里。  其賵贈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

老爹崔瑗就這麼瀟灑的離開了。瀟灑的背後是乖兒子崔寔的麻煩課題。首先,老爹去世的地點是在洛陽,是首都,喪葬費用恐怕也不便宜。偏偏帥氣老爹又說不准收奠儀,是不是有點「吃米不知米價」呢?崔寔於是賣田賣房子,籌錢幫父親辦喪事。喪事辦完,錢也花完了。

然而困苦的環境更能顯示出人的才幹,在窮困中崔寔展露了他的才能,他開始經商,以釀造買賣維生。當時的社會風氣看不起商業行為,崔寔因此被時人嘲笑。崔寔的商業才能大概是可以被肯定的,在他的作品「四民月令」裏,就已經詳細的記載了各個月份可以糴糶買賣的物品。商業很注重時機,能抓對時機就能在不害人的情況下得到利潤,崔寔大概有此能力。然而崔寔也只是以此維生,並沒有藉此機會「發大財」累積財富。──從這點來看,崔寔不愧是崔瑗的兒子,「曖曖內含光」的實踐者。

崔寔的母親劉氏,史書記載她是個有才德與學問的人,崔寔在五原時,劉夫人常常教導崔寔應如何處理政事。後漢書沒有紀載崔寔兒孫的姓名與事蹟,崔寔的曾孫崔贊,在三國志裏留下零星的紀載,崔寔玄孫(崔贊之子)崔洪以鯁直知名,晉書有立傳。



我最初讀到崔寔的生平,只覺得平淡無奇,然而就古代「士農工商」的分類來看:崔寔他本身是士人;他的家族在故鄉可能有田地,加上從他的著作四民月令看來,似乎他也是個優秀的農業經營者;此外他還懂商業,雖然他沒有以此發大財,但至少也能以此免於飢寒,所以他商人的成績應該也寔合格以上吧。此外,他還能在邊關防守。細數下來,他幾乎是全能全才了。

之前寫過一篇聊崔瑗的座右銘,讀了一些崔寔的紀載,漸漸覺得他也是個有趣的人,不愧是「曖曖內含光」的兒子,所以稍加整理貼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