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衿。
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我很喜愛阮籍的詠懷詩。特別是這第一首讓我很有共鳴,可能是因為我之前也常有因為「想太多」而失眠的困擾吧。我喜愛他的原因是因為讀了產生情感的共鳴,覺得這首詩說出了我心底的感受。
阮籍的詠懷詩,一共有82首,每首的內容都不太一樣,大多都是呈現意象,卻沒有結論,只籠統地統稱為「詠懷」,似乎也有故意不想把話講清楚的意思。由於阮籍生活在魏晉交接時代的亂世,政治情勢複雜,加上他本身又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人物,他所處的特殊的時代、他獨特的行事風格、加上內容撲朔迷離的詩,構成了一個有趣的謎。所以歷來也有許多人想要了解他究竟想要表達些甚麼,只是多少似乎都有些牽強附會。舉例來講,文選五臣注的呂向解釋「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是「孤鴻,喻賢臣孤獨而在外。號,痛聲也。翔鳥,鷲鳥,好迴飛,以比權臣在近,則謂晉文王也。」他怎麼知道是比喻的是「晉文王」呢?也許是比喻曹爽、甚至也許是比喻某個位於高階而名不見於史傳的官員啊。
由於我是在了解他的平生經歷之前先喜愛了他的詩,因此我覺得他的詩的美是獨立於他的生平事蹟而欣賞的。因此我不喜歡一般「讀其書不可不知其人」的方式,用阮籍的生平事蹟來解釋他的詠懷。(雖然這可能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我比較贊同李善所說的:
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
或如鍾嶸所說:
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幽思。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於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頗多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既然阮籍有意不明說,就不需去強猜他的「幽旨」、「歸趣」。只要能體會其中的情緒即可。而阮籍的情緒是很有意思的,因為他用情深,雖然把詩寫的晦澀,卻掩蓋不了他的情。
大學時代,某次逛書店,看到葉嘉瑩的「阮籍詠懷詩講錄」的封面有一句話:「『夜中不能寐』的時候,心裏究竟在想些什麼呢?」當時的我初次開始感受到夜深人靜的滋味,立刻感覺到強大的共鳴,也就拿了書去結帳了。雖然我不見得完全同意書中葉嘉瑩老師的講解內容,因為對封面一見鍾情的緣故,這本書還是讓我看的津津有味。好詩句的力量之強,一至於此,也是挺有趣的。
作者簡介: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曾任步兵校尉,故被人稱作「阮步兵」,與嵇康並稱嵇阮。有詠懷詩八十餘首傳世。他的詩被鍾嶸詩品列為「上品」。
注解: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衿。
鑑:照。
衿:衣帶或衣領。(文選五臣注作「襟」。)
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
朔鳥:北方的鳥。(文選五臣注作「翔鳥」。)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述魏氏春秋,說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我覺得這似乎就是「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的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