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詩經‧國風‧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吁矣。

詩經的這一首詩,從語氣看來,是描述女子思念丈夫行役在外的詩。首章是描寫女子採集卷耳,卷耳雖然是易得之物,卻因為女子想念丈夫,所以始終沒裝滿一籮筐。二、三、四章則描寫遠在外的丈夫行役的困苦,用了道路難走、僕疲馬病的意象,讓整個困苦很鮮明地浮現。這些意象也常被後人引用,如白居易描寫歸鄉時旅途艱難的「傷行遠賦」:「況乎雲雷作而風雨晦,忽𩃗靄兮不見日陽。涉泥濘兮僕夫重膇,陟崔嵬兮征馬玄黃。」

然而,因為詩經成為了儒家的經典,歷來曾被加上了許多的政治與教化的意義。這一首詩也被儒家認為是后妃所作,「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賦此詩。」(朱熹‧詩經集傳)

又或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可以解釋成是丈夫思念妻子的詩。聯想到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描寫的是妻子兒女望月懷遠,實際上在滿懷思念的卻是詩人杜甫自己,只是用情深又懷著信任,相信對方也正懷念著自己。或許這首詩也可以解釋成「遠行在外的丈夫,想像著遠方的妻子,因為思念自己,連采卷耳這看似簡單的工作都受了影響,遲遲不能完成。」

究竟哪一種解釋才是「對」的呢?我覺得,有時莫衷一是,朦朧也是很美的。詩本來就可以有多義,這也是詩有趣的地方。

作者簡介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作者大多不可考。其內容被分為各國的民間音樂「國風」、宴請賓客之音樂「小雅」、朝會的音樂「大雅」、表揚先祖盛德的音樂「頌」等四類。這些歌詩很早就被賦予政治的意義,在春秋時期,已被應用於各種外交場合。
 
註解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采采:不停止。
卷耳:一種草本植物,可以食用。
頃筐:淺的籮筐。
寘:同「置」
周行:周朝的大馬路。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登。
崔嵬:有許多岩石的土山。
虺隤:病。
金罍:青銅製的酒器。
維:發語詞。
永懷:長長的思念。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玄黃:形容馬生病的樣子。
兕觥:犀角製的酒器。
永傷:常常得憂思。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吁矣。
砠:多石的土山。
瘏:病。
痡:過度憂勞。
吁:憂愁。